食品安全无小事,校园食品安全更是相关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校园供餐体量巨大、经营形式多样、责任主体多元、社会关注程度高,如何让师生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前不久,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秋季学期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相关重点工作,切实保障在校师生食品安全。
近几年,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校园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从社会公众到有关部门都倾注巨大力量,保障校园食品安全。《通知》从多个方面着手,部署相关重点工作。一是要求学校实行大宗食材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制度和评价退出机制;二是要求餐饮企业设置食品贮存、初加工、切配、烹饪、餐用具清洗消毒等场所;三是要求中小学校(幼儿园)严格落实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以求切实保障在校师生饮食安全。这说明,有关部门确实非常重视此类问题及其风险防范。
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新学期开始后,全国多地通过推出新举措来加大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力度。例如,北京市所有通过校外送餐的中小学均已实现“桶餐到班”。这样一来,就能较盒餐更好地保留菜品味道和营养成分,让师生吃得健康。又比如,上海市建立校园明厨亮灶智慧监管系统,更好地帮助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对学校食堂环境进行全天候线上监管。另外,吉林省市场监管部门也加大监管力度,紧盯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并且通过多措并举开展监督检查,全力保障师生用餐安全。凡此种种,体现了各地防范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
若想让校园食品安全防护工作更加到位,有关方面仍需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建设,杜绝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进一步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具体来说,应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各校园应该坚持落实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使其切实了解学校食品安全情况,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倒逼其重视食品安全,履行主体责任。其次,各校园应该从严格承包经营行为管理、规范大宗食材采购、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加强病媒生物防制、规范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等环节着手,全面落实落细管理举措,以求明确学校管理责任。最后,各地应该不断健全校园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压实压紧各部门管理责任,加强风险监测与营养健康监督工作,强化打击校园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赵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