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山东:高标准农田 建管用各有一本账

2023-03-07 10:02来源:大众日报编辑:吕可意

同样是农田,配套设施、土壤肥力不同,可能导致收成天差地别。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全国首个农业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目前山东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9584万亩,自2011年至2021年的10年间,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778万亩。至2022年11月底,我省完成年度新建高标准农田665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68.5万亩,提前完成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年度建设任务,为全省粮食生产积蓄了新的支撑力量。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山东在已将大部分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后,面对新目标,如何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农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还有那些期待?近期,笔者在临沂市蹲点采访,选取以平原地为主的兰陵县和以山地丘陵地为主的费县,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管护、使用账本中寻找答案。

小麦浇水一年花了四万多元

水!水!水!还是水!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已经三年,兰陵县兰陵镇粮友之家家庭农场经理刘伟对于水的渴望,一年比一年强烈。“一共包了500亩地,天上下的雨要是不够,就得雇人来浇,不光花了钱,效果还不一定好。”刘伟说。

2月9日,淫雨霏霏,刘伟来到田间路上,看着眼前景象很是兴奋。春耕期的雨水,每一滴都格外珍贵,但更大的喜悦来自脚下土地的变化。2022年,兰陵镇实施了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前不久刚刚完成了县级层面的验收。灌溉管道埋进地下,泵站立在田间,种种变化,让刘伟看到了粮食持续增收的前景。

三年前,刘伟的朋友开了一家面粉厂,对于优质小麦需求量很大,便建议刘伟成立家庭农场进行订单式生产。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刘伟觉得这个生意能干。2020年,他来到兰陵镇孙楼村,集中流转了500亩耕地种粮。

“其实种大田跟开个小工厂差不多,投资不小,雇人也不少。”刘伟表示,翻翻去年的账本,最让他觉得心疼的支出,和水有关,“土地流转费、打药除草、作物施肥,这些钱都是比较固定的支出,但不同年份里,浇水的钱差别很大。”

单论雨水多寡,2022年算是个寻常年份,刘伟的500亩地共浇了两次水,3月份是返青水,5月份是灌浆水。每次浇水都要雇用20多人,出动10台水泵,单人日薪200元左右,再加上油料、机械磨损的成本,刘伟每次要支付2万多元。按照当地习俗,灌溉期间工人们的饮食也要由刘伟负责,如果不管饭,价格还得再涨一涨。

“小麦浇水一年花4万多还算是可以接受的,如果遇上下雨少的年份,小麦浇3次水也正常,要是到了秋天玉米遇上旱情,还要再花钱雇人浇水。”刘伟告诉记者,去年他的家庭农场共收入55万元,其中小麦卖了40万元,玉米卖了15万元,但总支出也超过了50万元,“要是再多浇两次水,相当于一年白忙活。”

和刘伟一样被灌溉难题困扰的,还有众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辉光。两人流转的土地挨在一起,但李辉光侍弄的作物,用水量更大。两个种田大户在地里碰面,话题绕不开收成多少。“2021年流转了500亩地种菠菜,水跟不上,赔了53万。2022年换成了用水量小一些的土豆,还在地里打了井,水跟上了,收成不错,挣了100多万,所以今年打算继续种土豆。”李辉光说。

“其实不光是抗旱问题,我们兰陵县的土地大多是平原地和低洼地,排涝能力比较差,2019年台风‘利奇马’过境就造成不少玉米绝收。而且连片的土地离村子远,以前电也通不过来,不少农业机械使不上。”刘伟说,种粮食难就难在,哪个环节跟不上,都会影响产量。

针对农民需求“对症下药”

让刘伟感到头疼的这些问题,正是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的初衷。

与刘伟在田间路上边走边看,脚下是4米宽的水泥路面,两侧深达一米的排水沟刚刚经过深翻,道路与排水沟之间是笔直的电线杆,电线跨过杆顶向远处延伸。两条田间路的交会处有一间泵房,泵房一头连着机井,一头连着输水管道,输水管道深埋在0.7米的地下,可以躲过冬季低温。田间每隔50米处,就向上伸出一根喷灌头。刘伟介绍,旱季时,在泵房拧动开关,喷灌头就可以形成伞状水雾,省去人工浇水的辛劳。

目之所及的设施,只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部分成果。据兰陵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颜廷勇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包括田块整治、改良土壤、灌溉和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管护利用等8个方面。也就是说,除了硬件设施的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施工方还通过增施肥料等方式提升土壤肥力,后期也会跟踪监测耕地质量变化,保障农田高产。

“目前我省按照每亩1950元的财政投入标准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方竣工后,经过县、市两级先后验收,再将所有设备的产权移交给当地镇政府,然后农民便可以无偿使用。”颜廷勇告诉记者,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兰陵县提出了打造“高标准农田项目精品区”的概念,县财政再拿出一部分资金,将部分区域的投入标准提升到了每亩3786元。以兰陵镇为例,2022年该镇共完成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1万亩被划定为示范区,刘伟和李辉光流转的土地都在示范区内。

额外增加的钱主要花在了三个方面:

其一是引进先进实用工程和装备技术,进行农田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数字信息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在兰陵镇孙楼村的泵房内,除了常见的灌溉系统,还加装了一台水肥一体灌溉设备,增强地力的肥料经过这台机器稀释后,随灌溉水流入田间,可节省人工50%、节水30%、节省肥料15%。

其二是更高标准的土壤改良。以增施有机肥和绿肥、秸秆还田为重点,开展地力培肥、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有机质含量,同时结合化肥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土壤酸化治理等项目,将“薄田”变成“沃土”。

其三是投资945万元建设高标准数字农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一块屏管好万亩田。泵房外,一块数米高的电子屏格外引人瞩目,屏幕上显示着周边农田的土温、土湿、厚度、雨量、风力等数据,这些数据实时传输到8公里外的兰陵县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平台。据该平台负责人周游介绍,平台集监控、数控、信息采集、设备管理等功能于一体,为该镇9万亩高标准农田提供高效服务。一方面可以监测机井、水泵等设备的运行信息,及时发现、排除设备故障;另一方面通过土壤墒情检测站中的传感器,不仅能监测作物虫情、病情,还可以监测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指导农民对含量不足的地块有针对性地施肥。

“按照目前的指导思想,高标准农田建设原则上只用于种植粮食作物,但兰陵县素有‘山东南菜园’的称号,各镇都有自己的特色种植业,因此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过程中,针对农民的需求对症下药很有必要。”颜廷勇表示,“例如兰陵镇种植大户多,我们就添置了一台长达200米的桁架式自走喷灌机,相比埋入土中的喷灌系统,这台设备更加灵活高效;地处兰陵县东南部的庄坞镇有牛蒡产业,这种作物根系发达,我们在埋设灌溉管道时便考虑到这个因素,其他地区的埋设深度为0.7米,在庄坞镇的埋设深度则达到了1.5米。”

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

农田规模化利用,是个重要方向。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纷纷在这方面发力。不过,与平原地占62%的兰陵县相比,山地与丘陵地占比近80%的费县,则在社会资本投资的模式之外,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断拓展农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

2月15日,暖阳高照,在费县胡阳镇新阳村的一处农田里,麦苗已经高过脚面。与翠绿色麦苗相辉映的,是星星点点散布的明黄色水泥桩。跟随胡阳镇人大主席孙宗辉踩着松软的田埂走过去,来到标注着“B30-3”字样的水泥桩旁,掀开顶盖后,记者看到了内里碗口粗的出水口。

2022年,胡阳镇完成了53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田间相隔50米的这批包裹着水泥护管的出水口,是重要施工项目,出水口经由地下管道连接到附近河道,通过一座泵站抽水。

63岁的村民王书信正在不远处,见有人来检查农田水利设施,便上前搭话。谈起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作用,王书信告诉记者,对于农民来说,有了稳定的灌溉水源,就相当于有了稳产增产的保障。这片麦田往年的产量在800斤到900斤之间,今年有了这批管道扛过旱期,亩产过千斤不成问题。

但即便如此,在胡阳镇,愿意塌下心来种粮食的,却越来越少了。据孙宗辉介绍,木业是该镇的特色产业,大批木材加工厂落地后,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很大,仅在新阳村内就有三家木材加工厂,每座工厂的用工量在几十人至上百人不等。旺季时,一名农村妇女在工厂内一天的收入,可以达到400元,夫妻俩两天的收入加起来,就要超过一亩庄稼地一年的收成。因此,“年轻人不会种地,中年人顾不上种地,老年人凑合着种地”,成了胡阳镇实现粮食增产的“拦路虎”。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农地‘非粮化’,有些村民为了图省事,在地里种上了速生杨,去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启动前,我们集中清理了4000亩零星种上速生杨的耕地,其中有1000亩就在项目施工范围内。”孙宗辉说,如今高标准农田建好了,还得下功夫做好充分利用的文章。

孙宗辉找到的办法,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去年,胡阳镇对辖区内全部17个行政村进行全面摸底,召开动员会议,鼓励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合作社流转土地集中经营。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在全面掌握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由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以集体的名义流转土地,村干部带头签订托管合同。为了鼓励村民流转土地,胡阳镇又拿出了每流转一亩地镇政府奖励100元的政策。

“也得亏镇上工业企业多,我们去年的财政收入达到了1.07亿元,承担这部分支出压力并不大。”孙宗辉告诉记者,村民算的是增收账,政府算的是增产账,土地规模化经营后,村民没了后顾之忧,土地管理质量也能得到提升,是一个多赢局面。

工业“抢走”了农业劳动力,却通过另一种方式反哺了农业。

有钱建还得有钱管

农田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在“政府建设好”与“农民使用好”之间,“设施管护好”是重要环节。

离开新阳村后,孙宗辉又来到胡阳村,与村党支部书记孙庆杰讨论起农田后期管护工作。这次胡阳镇建设的5300亩高标准农田中,有2000多亩在胡阳村,两座泵站之一也坐落在该村。经过一番讨论,两人拿出一个初步方案,村里出人负责泵站与管线的日常维护,泵站运行所需的电费及配件损耗则由镇政府全额兜底。

过去几年,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没有配套后期维护资金,因此类似因地制宜的管护方案并不鲜见。

2月15日下午,在费县薛庄镇城阳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涛刚刚与山东致博水利工程有限公司的员工一起,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内一处出水口水泥护管的维修。“由于我们是周边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方,村里日常维修也习惯联系我们,一个水泥护管的成本在100元左右,企业尚能承担。”该公司总经理郭勇表示。

但这样“各自为战”的局面,正在改善。2022年6月,为提升管护质量,临沂市政府专门印发《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工程建后运行管护工作的通知》,着重明确管护范围、职责分工、管护资金、管护责任及义务、管护模式、管护监督检查和考核、宣传引导等内容。其中提出落实管护资金投入机制,保证“有钱管”,明确由市、县、乡、村四级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按照每年每亩10元的标准安排管护资金,其中市级每年每亩补助2元。目前,临沂市每年列支市级项目管护经费1500万元,用于维修农田水利设施、购置简易维修工具和运行监测设备、推进管护信息化建设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等。

给农田上保险,也是临沂市摸索出的一条社会化管护新路径。2021年12月,中国人寿财险临沂市中心支公司与兰陵县农业农村局签订山东省首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施保险合同,为兰陵县2019年度建成的4万亩高标准农田设施提供2651万元的管护及维修保障。目前,临沂市已在兰陵县、罗庄区等5个县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工程管护保险试点,运用金融保险市场化手段,拓展后期管护资金来源渠道,为农田水利设施提供抵御风险的保障。(纪伟 冯磊 高云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