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5位院士领衔顶尖科研团队组成的国家对虾联合育种平台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山东滨州成立。该委员会将针对国家对虾联合育种平台建设和运营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南美白对虾新品种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摆脱了对国外种源的依赖。
汇聚行业领先人才和企业科创力量,构建国家对虾联合育种平台。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孔杰介绍,针对我国对虾种业面临的问题,通过联合育种,整合各方力量,促进产学研政企之间、企业之间种质资源、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之间育种技术的大联合,完成从育种、扩繁、养殖等整个养殖产业链的构建,为我国对虾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开展准确稳定大规模的现场性状测定,通过联合育种评价,对重要的经济性状多点、多地区、多环境下联合测定和联合评估,建立共享育种表型数据库和基因组信息数据库,扭转国外垄断优质亲虾且严格限制原种出口以及我国对虾养殖业“大而不强、有种无业”的局面,化解对虾养殖业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家级对虾联合育种平台项目,立足我国现代种业长远发展需求,瞄准国际前沿育种理念、技术和模式,通过联合机制,合力突破对虾育种关键理论和核心技术瓶颈,进一步优化商业化育种体系。收集和利用世界各地的优良南美白对虾品系以及我国现有育成品种,通过在育种平台内建立生产性能测定平台、分子育种平台、大数据管理与基因组预测平台,联合各科研院所及育种企业,建立育种联盟,在联盟内实行一体化智慧管理模式:构建“企业牵头+N个科研院所+若干龙头企业+现有推广体系”的产学研推紧密联合的创新体系,推进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攻关。通过建立联合攻关组织机制,提升南美白对虾核心种源自给率,摆脱对国外种源依赖,培育自主品种及繁育体系,提高我国南美白对虾的良种覆盖率和市场影响力。
产业发展,种业先行。国家对虾联合育种平台建设项目,把产业从初级的外塘养殖、拓展到种虾的选育和扩繁,真正形成了对虾全产业链发展的产业模式。项目从去年7月份开工建设,已基本完成对虾家系苗种培育车间、性状测试车间、苗种生产车间、养殖车间以及其他附属工程配套设施建设。
滨州市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国家对虾联合育种平台建设提供了天然条件。近年来,滨州渔业经济和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022年,全市水产品产量5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2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1%,生态渔业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全市对虾养殖面积80万亩,年产量12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60%以上,稳居全省第1位;全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虾品种数量占全国1/4,繁育对虾苗种占环渤海地区市场份额的50%以上。“滨州对虾”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中国白对虾生态养殖第一县、中国生态盐田虾之乡、中国白对虾种都等国字号荣誉先后落户滨州。
国家对虾联合育种平台项目的建设单位——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是滨州市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渔业企业,拥有外塘养殖水面近30万亩,是国内唯一具有完整对虾全产业链的企业。(姜斌 王凯 刘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