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食”刻守护“舌尖安全”每一天——平凉市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4-01-23 17:02来源:新甘肃编辑:黄威

平凉市现有市场主体15.3万户,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4万户。

2021年4月平凉市跻身首批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2021年11月成功获批第四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推荐城市,2022年12月如期完成了“城市自查”,2023年9月顺利通过了省级初评。

近三年,在全省食品安全评议考核中均获得A级等次,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逐年提升,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9.2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

一项项亮眼的成绩展现了平凉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努力与付出。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既是老百姓幸福生活最基本的共同诉求,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平凉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紧扣“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总体要求,坚持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并举、源头治理和过程监管并重,全方位布局、全链条发力、全流程管控,聚力构建全程控制、科学监管、风险防控、食品产业“四大体系”,全力推进“食安平凉”品牌建设,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食品产业发展与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党政同责 扛稳食品安全责任

奋进新征程,责任重于山。平凉市委、市政府强化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市级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把食品安全和食安创城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政府目标考核体系重点任务,写入市委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市委巡察和市委、市政府跟踪督办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

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平凉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常态长效推进食安城市创建;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听取工作进展汇报,调度部署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现场调研,对食安创城工作的推进机制、制度建设、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等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督导调度。

观念新,一新百新;思路活,一活百活。

坚持制度引领,创新体制机制。市、县、乡三级均设立了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机构,成立了食药安委会,1536个村社全部设立了工作站、配备了协管员,食药安委办建设全面规范达标。修订完善市食药安委会工作规则和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约谈、督促落实等制度办法。坚决落实“两个责任”要求,将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融入党政干部日常工作体系,印发《关于做好市委市政府领导落实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工作的通知》,16名市级党政领导发挥“头雁效应”,带头“承诺践诺”,包保A级主体35户,全市共确定包保主体22417户、包保干部3927人,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分层分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食品安全责任落实机制。包保工作覆盖率、季度督导完成率、督导发现问题整改率均达到100%。

强化要素保障,市、县两级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先后争取耕地、粮食、“营养餐”补助资金11.84亿元,市级安排食品、农产品、粮食等保障经费6419.24万元;市上和各县(市、区)均建成了食品、食用农产品和粮食检验检测机构,健全了市级为骨干、县级为支撑、企业为基础、快速检测为补充的四位一体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体系;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场监管所执法车辆配备全覆盖,申报评定五星市场监管所1个、四星市场监管所5个、三星市场监管所19个。

源头治理 拧紧食品“安全阀”

前段时间,甘肃省平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来到崆峒区白水镇大潘村进行土壤采样,只见他们一人挥起铁锹深挖土壤,一人沿着切断面从下往上取适量的土,其他人填写标签,注明种类、地块名称编号等。“崆峒区是省上确定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区域,我们布设了地表水监测断面2处,土壤监测断面5处,地表水断面全年监测12次,每月开展一次,监测项目主要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布设土壤监测点5处,1处背景点,4处监测点,主要监测有机、无机、ph等项目。”负责人说,做好土壤监测,对农产品产地土壤及周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才能从源头上守好老百姓的“粮袋子”,让田地种出更安全的农作物。

平凉市持续净化产地环境,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47.9亩,排查整治水源地环境隐患问题47个,4家在产涉重金属企业均未发现超标问题;建成绿色食品基地114万亩、有机食品基地27.2万亩,示范推广循环农业技术24项,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尾菜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83.84%、84.57%、62.53%和53.7%。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农业农村和畜牧兽医部门着力提标准、防风险、严监管、优机制、强保障,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和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推广绿色防控种植3827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双递减”。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20万亩、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4个;严格执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全面加强畜禽屠宰管理,无害化处理病死病害动物537头;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 促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实现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带证上市产品达到34.56万吨。

健全粮食安全全程管理体系,加强粮食收购、储存、出库全程监管,严格落实“先检后收、分仓储存、分类处置”要求,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改造粮食检验监测机构8个,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3个、优质原粮基地15万亩,库存粮食质量监测覆盖率、合格率均达100%。

全程管控 提升治理效能

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师生身体健康,牵动千万家长的心绪。

每天午饭时间,陕西师范大学平凉实验中学的食堂里熙熙攘攘,各窗口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热腾腾的可口饭菜,学生们有序排好队等待打饭。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全面的营养,每个窗口的饭菜几乎不重样,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搭配,合理饮食。

据了解,学校落实整理到位、培训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监管到位的“5D”管理模式,全面规范食堂操作加工行为,使管理细化到食堂的角角落落,督促员工自觉地执行规范、严守规程、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保证食物制作过程安全可控。

“学校全面落实定点采购、索证索票、食品留样、餐具消毒、明码标价、文明服务等规范要求,严把操作流程关、人员健康关、进货查验关、洗消保洁关、环境卫生关等关口,确保食品味美价廉放心可口。”陕西师范大学平凉实验中学副校长田逢春介绍。

据悉,平凉市492所学校食堂全面落实校(园)长负责制和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确保源头可溯。1212户入网餐饮服务单位实施“后厨直播”。全市以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为主线,紧盯校园食品、网络订餐、集体聚餐“三大领域”,突出校外供餐、连锁餐饮、网红餐厅、宗教场所、养老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聚餐承办单位、农家乐等重点业态,夯实配齐管理机构、提升人员素质、整治卫生环境“三项基础”,开展小餐饮改造提升、餐饮具洗消保洁、餐饮综合治理和制止餐饮浪费“四大行动”,落实集体聚餐“双报备”,探索“餐饮企业+流动餐厨”服务模式,推动发展专业化服务公司178家,有效降低聚集性食品安全风险。

“我们超市10月15日从青岛某公司采购了马铃薯淀粉20袋,货品到后超市食品安全员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进行了进货查验,留存了供货方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进货票据,索证索票所有手续都齐全。11月29日我们接到该产品抽检不合格的检验报告后,立即配合河北保定的生产企业做了产品召回。食品安全是我们超市一直常抓不懈的工作,进货查验和索票索证齐全更是对我们经营者权益的最大保护!”庄浪县某大型超市食品安全员柳丽在抽检不合格食品后处置询问时如是说。

菜篮子、面袋子、油桶子事关老百姓民生安全,市场流通的食品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确保食品有效追溯,实现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是关键。监管部门多点发力、精准施策,筑牢了180多万群众食品安全防线。食品全覆盖抽检。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食品安全抽检监测2.1万余批次,平均抽检量达到4.4批次/千人,完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14.9万批次;全面推进“抽检分离”改革,均衡推进抽检任务,抽检计划完成率、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抽样环节和业态覆盖率均达到100%;开展“你点我检”,群众选什么就检什么,对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豆芽、凉皮、食醋、粉条、食用油、糕点等开展专项整治,消除了一批风险隐患、整治了一批行业突出问题、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规范食品经营行为,指导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规范储存等管理制度,严把商品“进货、验收、上柜、销售”四关,突出散装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临期食品、转基因食品、食品添加剂管理。实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改造农贸市场131处,指导市场开办者成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完善硬件配套设施,开展食用农产品检测,健全管理制度,严把食品准入关,严查《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或“三产一凭证”,及时公开食用农产品主要品种、进货渠道、产地等信息。

聚焦生产源头提质量。严格落实质量监管体系,严控生产许可、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出厂检验四个环节。积极推动专业化食品检查员队伍建设,建立全市统一调配使用制度。部署开展“双交叉”“双集中”“双覆盖”检查,采取整改问题、整改验收、整改督查环环相扣的方式,推动集中连片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做到原料进厂有质量保证、生产加工有安全保障、出厂产品符合规定标准。推行风险防控清单管理,建立“一域一档”风险防控清单8个,纳入食品生产主体350户;建立“一品一策”风险防控清单8个,纳入食品类别10个;建立“一企一档”风险防控清单200个,覆盖食品类别23个,实现了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行政区划“一域一档”“一品一策”“一企一档”风险清单双覆盖、双贯通。

聚焦全域创建促规范。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及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整治等专项行动,纵深推进“十大攻坚行动”,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全覆盖。开展治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验收命名示范乡镇41个、示范单位723户,全面提升全域规范化管理水平。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6座,配备专业收运车22辆、储运桶7500个,实行巡回收运、应收尽收,日处理约110吨,做到了无害化、规范化、实时化处置。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

聚焦多重监管防风险。建立以风险分级管理为基础、企业自查为前提、日常检查为主体、专项检查为重点、飞行检查为补充的风险管控机制,完善问题整改督导机制,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实施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例行检查覆盖率达到100%。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网络覆盖率达到100%,食源性疾病监测医疗机构及时报送食源性疾病事件和病例,持续强化食品安全风险和监管信息交流,每年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培训,食品安全风险检测和防控能力不断提升。

聚焦靠实责任守底线。紧抓“关键少数”,引领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指导企业搭建起“1+N”模式管理框架(即1名食品安全总监和多名食品安全员),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总责,“两员”分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全市依法配备食品安全总监577名、安全员2.1万名,全面督促A、B级主体,鼓励引导C、D级主体,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工作记录全程网上流转,纳入统计主体日管控率、周排查率均达100%,月调度率达到95%以上,经营主体自查率100%。坚持边部署边培训、边实践边培训、边落实边培训,围绕政策解读、责任落实、平台操作等内容,采取分批轮训、以督代训、现场观摩等方式,持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能力,举办培训班60余场次。制定食品安全总监职责、食品安全员守则,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两员”三类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有力抓手,持续推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逐步完善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责,行业辅助、部门监管,公众参与”的立体监管框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食品安全是民生底线,不容触碰。平凉市建立“三安联动”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广辟线索来源、集中破案攻坚,实施重大案件提前介入、联合调查、及时移送、共同追查,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查办了一批大要案件,摧毁了一批犯罪团伙、犯罪窝点,斩断了一批犯罪链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全域联动 凝聚共治合力

盘中之餐,粒粒辛苦。走进平凉市中心城区大小餐饮企业,“光盘行动”宣传画和制止餐饮浪费宣传语都张贴在显眼位置,餐桌上的文明新风悄然兴起,这种实实在在的倡导、促进节约的举措和办法,不仅让人“耳目一新”,更似春风化雨般潜入人心。市区政务服务中心附近一家餐饮店酒店前厅经理说:“酒店将‘倡导文明餐桌,制止餐饮浪费’列入从业人员培训内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在餐桌摆台时主动提供‘公勺公筷公夹’,同时酒店制定小份餐、半份餐,在顾客点餐时,根据顾客人数和需求,服务员主动引导顾客适量点餐,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在树立餐桌文明风尚的过程中,中心城区机关校企单位食堂起到带头引领作用。走进市政府机关食堂和某企业员工餐厅,只见食堂内显眼位置多处悬挂着“节约光荣”字样的宣传标语,餐桌上摆放“文明餐桌”指示牌;食堂明示菜品种类,合理搭配菜品,引导就餐人员“吃多少取多少,避免浪费”;干部职工们井然有序排队、适量取餐。

一筷一文明 一勺一时尚

文明餐桌引领新风尚。平凉市健全“文明餐桌”新机制,深入开展“文明餐桌”攻坚行动,探索建立“文明餐桌义务监督员”“红黑榜”制度,全面推行“进屋有指引、墙上有宣传、桌上有提示”工作举措,构建了行业自律、监督劝导、示范带动多元共治机制。开展“十个一”活动,发布典型案例23起,公示红黑榜单70期,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机关干部培训体系、落实“两个责任”督导清单,作为全市节约型机关创建和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评价内容,有效防范制止餐饮浪费。

部门合力提素质。部门联合出台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制度10余项,2970名食品从业人员参加人社部门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减免培训费用125.6万元。多部门联合开展食品安全大培训大提升行动,通过食安抽考、分批轮训,培训从业人员4.88万人次,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考核覆盖率和合格率均达100%。

协会自律促发展。平凉市金江、旭康、柳湖春等食品重点龙头企业发起,全市95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积极响应,2023年成立了平凉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协会。协会充分发挥加强行业自律、服务产业发展、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的引领作用。对全市食醋生产企业米香醋免费检测,全盘梳理分析数据,起草发布了《平凉米香醋》团体标准,助力平凉米香醋品牌化高质量发展;举办平凉地方名优产品对接交流活动,集中展示销售平凉地方名优特色食品,为全市食品生产企业搭建技术信息交流、食品安全管理知识学习平台,引导和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发挥行业指挥棒作用,在食品安全宣传周、示范城市创建中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

社会共治探索新路子。建立“监管执法+公众参与+媒体公开”的执法模式,开展“随机查餐厅”79期。建立食品安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常态化监督机制,举办座谈交流活动2次、开展专题监督活动3次。聘任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184名、“文明餐桌”义务监督员800名,组建志愿服务队8支、银龄护老队26支。统一应用12315平台处理食品类投诉举报,按时办结率100%,兑现有奖举报9件。

广泛宣传造声势。借助媒体创氛围,全面打响新闻媒体、公益广告、数字网络、主题活动“四场宣传战役”,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通过建设宣传阵地、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科普活动等载体,持续推动“六进”宣传,先后深入学校、乡镇、村社组织宣传230余场次,制作墙体和车体标语650余处,张贴宣传海报、规范标准等11.5万份。发布“你点我检”网络投票6期,积极搭建公众监督、社会共治阳光监管平台,参与投票13.8万人次。市县各类媒体同步开设“共创食安城市同享健康生活”专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宣传报道创建工作新举措、新成效,“创建食安城托起舌尖大民生”“全面治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等新闻报道及经验做法被国家和省市主流媒体推广报道。

示范引领 聚力打造“平凉模式”

走进甘肃旭康食品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车间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产品包装,他们的加工过程也在同一时刻通过监控系统“直播”传输至“平凉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综合平台”,方便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更加清晰地了解食品生产全过程,将食品安全监管从职能部门“一双眼睛”变成群众“无数双眼睛”监督,使食客消费“心里有底”、监管部门实时监管“心中有数”,进一步提升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

“‘互联网+透明车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有效解决了人少事多的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使日常监管更便捷、更精准、更有效。”平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在食品生产企业的成品仓库、消毒区、生产加工区和化验室等关键控制环节安装视频监控,可以实现食品生产全程可视化。

示范引领是对创建城市特色亮点工作的整体检视,是拉开城市差距的压轴题。平凉市始终把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示范引领”项目贯通创建工作全过程,坚持“小切口、抓示范、强带动”,持续在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机制创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探索实践,切实发挥示范标杆作用,以重点突破带动创建工作整体提升。

构建智慧监管新模式。依托“陇上食安”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整合建立“平凉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综合平台”,涵盖食品安全全程管控的16个模块,将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学习培训、信用分级、风险分级、违法抓拍、信息交流、风险预警、统计分析、数据推送等多项功能集于一体,督促食品相关生产经营主体免费加入应用,打通了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卫生健康、公安、市场监管、海关等多个部门信息数据“一网通管”、互联互通。累计加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4万余户,实施生产环节“互联网+透明车间”1743户、销售环节“互联网+阳光仓储”995户,餐饮服务环节“互联网+明厨亮灶”4331户。

推行综合监管新方式。在同行业风险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通用+专业”食品领域信用风险差异化监管体系,对守信企业减少检查次数,对预警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探索“银行+保险+企业”参保模式,按照先行先试、分步推广的原则,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学校食堂、商场超市、大中型餐饮单位等中高风险等级企业全覆盖,全市累计投保1844家,保费合计47.78万元,保额达到6.18亿元。

打造“三小”治理新模板。将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作为治理食品“三小”的长效之策,列为2023年市政府十大为民实事,在崆峒区、华亭市、静宁县建成面制品、肉制品、豆制品等集中加工区7个6万平方米,入驻食品小作坊300户,年产值达到6亿元,实现了政府抓产业、企业增效益、监管兜底线的多元效应。整合资源资金,新建、改造便民市场24个、美食街30条,进驻小餐饮1100余户。持续推进小摊点“店内”“线内”规范经营,积极支持“夜市经济”“摊点经济”快速发展,有效激发了消费活力,点燃了城市“烟火气”。

培育品牌引领新典型。以建设农业精品培育示范区为依托,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51个,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荣获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平凉市新世纪柳湖春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获评“甘肃老字号”,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产品获得荣获第22届中国绿博会金奖,“平凉红牛”“静宁苹果”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和“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33家企业进入“甘味”企业商标品牌目录,提高了平凉“甘味”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增添产业发展新动能。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持续在“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上发挥食品安全保障推动作用,在精深加工、仓储保鲜、物流配送等领域延伸突破,推动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平凉红牛、静宁苹果百亿级产业链2条、设施蔬菜十亿级产业链1条,平凉红牛跻身全国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食品冷链总库容106万吨,实施崇信电厂余热食品加工园区等一批项目,培育食品生产企业50户,总量突破200户。

如今的平凉,“食安”到“心安”的升华正在发生,“食之放心”“食之满意”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站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新起点上,平凉市将紧盯“首创首成”目标任务,强化问题导向,秉持系统观念,坚持规范软件与提升硬件同步发力、锻造长板与补齐短板两手齐抓、创建为民与创建靠民互促共进,以担当精神和严实作风,知重负重、攻坚克难,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力促全域创建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丁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