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湖北:念好“四字经” 减“肥”增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4-09-19 08:57来源:农民日报编辑:魏梓濠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近年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围绕流域综合治理,突出服务稳粮保供,以“精准施肥、调优肥料产品结构、改变施肥方式、多元替代”为技术路径,念好“精、调、改、替”“四字经”,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全省化肥使用量连续负增长,由2020年的267.3万吨(折纯,下同)减少到2022年的258.0万吨,全省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由2020年的40.3%提高到2022年的41.6%。

——抓实测土配方施肥促进精准施肥减量

一是聚焦施肥配方制定。坚决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对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落实抓细取土化验、田间试验、农户施肥情况调查、施肥配方发布等基础性工作,按农时季节制定发布施肥指导意见,在湖北卫视天气预报栏目发布作物施肥“大配方”,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小调整”。组织专家制定了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茶叶等主要农作物氮肥定额(试行),防止过量施肥,避免盲目减肥。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农民科学施肥水平不断提升。二是聚焦配方肥到田。为加快推进配方肥落地,持续强化农企对接,组织各地遴选大型化肥生产企业作为区域配方肥定点加工企业,建立具有主推施肥配方查询、销售、农化服务指导的配方肥供应网点2600多个,不断完善配方肥网络供应体系,推进配方肥到田。三是聚焦地方特色推广。为解决配方肥到田“最后一公里”问题,各地积极探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新机制新模式,如荆门市东宝区创新建立了配方肥线上推广新模式,线上销售配方肥达327.1万元。

——以调优肥料品种结构促进化肥减量

一方面调优施肥配比。针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状况,湖北省提出“减氮调磷控钾补微”施肥策略,优化氮磷钾养分配比,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差异化添加中微量元素,形成不同作物专用配方肥,起到了营养丰富、减“肥”增效的作用。由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鲁剑巍团队研发的油菜专用肥配方氮磷钾配比为25-7-8,并含有腐植酸以及硼、钙、镁、锌微量元素,可实现减少肥料投入20%,油菜籽平均增产4%以上,该配方已经得到全国油菜主产区农户认可,并被大规模批量生产和应用。另一方面调优肥料结构。示范推广缓控释肥,推进速效养分与缓释养分结合,推进多次施肥向一次性施肥转变,实现施肥轻简化、精准化。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友国研发的大豆接种根瘤菌剂在恩施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玉米-大豆田间试验和应用示范,采用马铃薯/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试验示范结果显示接种优良大豆根瘤菌剂等同于施肥量15公斤的产量效应,较常规不接种根瘤菌施复合肥增产21.7%,减少纯氮2.25公斤/亩,其大豆产量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一倍以上。

——以改进施肥方式促进化肥减量

一是农机农艺融合。针对化肥表施、撒施等不科学施肥方式,大力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重点在机械施肥方面实现突破。在大量田间试验和调研走访中,从肥料理化特性、施肥方案、施肥机具类型、作业要求等角度进行科学总结提炼,形成了技术要点,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完成了从“零”到“1”的突破,后续将推动该技术“从1到10到100”的跨越。二是水肥一体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化肥减量增效的另一“法宝”,通过管道运输,将肥料直接溶解输送到作物根系,实现水肥耦合,化肥使用量可减少30%至50%。目前,全省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三是不断创新科学施肥。针对生产中施肥技术粗放、施肥环节多但效率低、新技术应用滞后等问题,充分发挥教学科研推广等单位协同攻关,建立了利用精量联合播种施肥机、无人机等新装备,应用油菜专用配方肥、缓控释肥和叶面肥等肥料新产品,苗期叶面光谱快速诊断追肥,推动施肥机械化、轻简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多元替减化肥推进农民用肥降本增效

一是推进畜禽粪肥还田。依托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在全省16个养殖大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扶持一批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畜禽粪肥就近就地还田,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每县每年完成试点面积10万亩以上。二是推进绿肥种植。大力开发冬闲田、果茶园,因地制宜发展绿肥种植,重点在旱地推广苕子等豆科绿肥,水田推广紫云英、油菜绿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耕地综合产出能力。据专家介绍,每千公斤绿肥鲜草,相当于13.7公斤尿素、6公斤过磷酸钙和10公斤硫酸钾,绿肥还田量每亩可达1500公斤以上,能够替减化肥用量10%至20%,全省每年绿肥种植面积达200万亩以上。三是推进秸秆还田。加大秸秆粉碎还田、免耕覆盖还田等技术推广力度。上茬作物秸秆还田300公斤/亩以上的田块,可以替代5%至10%化肥用量;连续还田三年以上的田块,可以替代10%至20%化肥用量。在天门市,通过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实现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2023实施秸秆还田面积200余万亩。

专家观点:科学理性地认识化肥,正确合理地施用化肥

鲁剑巍认为,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是现代科学技术创造的高效营养物质。中国粮食产量的一半来自化肥,科学实验研究证明,不施化肥和施用化肥的作物单产相差55%至65%。同时,化肥也是补充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当前化肥不科学施用确实带来了一些问题,但社会上对化肥的作用也存在很多误解,导致一些负面影响被过分放大。应该正确地看待问题。不科学的饮食也会导致疾病产生,但离不开饮食。与人类的饮食一样,化肥施用过量、养分搭配不合理、施用方式粗放等错误方式同样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不是肥料本身的问题,而是没有用好它,需要科学分析、理性对待,不能走向极端,将化肥“妖魔化”,一刀切地否定化肥,而是要科学地用好它。同时,还要注意,一味地要求化肥减量是不可持续的,粮食安全将无法得到保障,化肥用量要放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只有科学理性地认识化肥,正确合理地施用化肥,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创新肥料新产品新技术,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应用才是正确的方向。(巩细民 戴志刚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