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推进会在云南曲靖召开。会议指出,耕地质量监测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长期性工作,要充分认识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推进耕地质量监测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加强全国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总体规划。系统谋划全国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研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编制全国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规划,优化全国耕地质量监测网络规划设计,明确各级监测点功能定位,规范各级建设点建设内容,逐步建立健全各级监测点运行与管控机制,进一步明确农业农村部门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的职责任务,推动耕地质量监测工作规范、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规范耕地质量监测点位布局和建设。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样本数据,综合考虑农业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种植制度和地力水平等因素,对现有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进行动态调整,逐步构建起以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为骨干、省级监测网点为支撑、市县级监测网点为补充、科研教学监测网点为辅助的功能性强、覆盖面广的全国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形成全国耕地质量监测一张图。在布设原则上,国家级和省级监测点要覆盖土壤亚类,地市级及以下监测网点要覆盖典型土种。在功能作用上,地市级及以下监测点,主要服务于耕地质量演变趋势建设,发现制约农业生产和耕地质量提升的障碍因素。省级及以上建设点聚焦耕地质量演变趋势,破解耕地质量保护利用的关键问题,及时解决耕地退化问题技术模式。
完善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的技术方法,促进成果应用。加大耕地酸化、盐碱化和东北黑土地变瘦变硬变薄等对耕地质量影响较大的表征性指标的监测力度,研究表征性指标监测评价方法,并推进相应标准的制定。对传统监测方法要利用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技术改造提升,推动调查监测信息系统开发、智能化数字化监测设备研发,同步推进相关标准方法编制,逐步完善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标准方法体系,提高监测评价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高效性。要逐步完善成果发布与共享机制,重点开展耕地保护利用与治理、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耕地建设项目实施效果评价,为土壤培肥改良技术模式提升、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积极探索数据成果应用新领域、新方向,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数据与其他农业行业数据、自然资源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综合研究,深入挖掘相关数据在农业灾害预警、耕地资源价值、粮食生产能力评估、耕地地力保险、土壤流转权益保障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李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