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打“价格战”,作为“中国零食第一股”的来伊份,自2023年出现营收净利润双下滑后,又交出了一份亏损的“答卷”。
近日,来伊份发布业绩报告,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7.92亿元,同比减少15.05%;归母净利润约1492万元,同比大跌72.56%。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财报称主要系销售业绩下降所致。
公开信息显示,来伊份为施永雷和郁瑞芬夫妇2001年在上海创立。2016年,来伊份正式挂牌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被称为“中国零食第一股”。
然而,作为一家以线下门店卖货为主的零食企业,来伊份上半年直营、加盟门店数量均减少。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来伊份全国门店总数为3472家,其中直营门店1775家,加盟门店1697家,加盟门店数占比48.87%。对比2023年底,来伊份一共减少了213家门店,其中直营门店减少135家,加盟店减少78家。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让来伊份赚钱的,不是零食主业,反而是理财收入。上半年,来伊份主要的坚果炒货及豆制品、肉制品及水产品、其它食品类产品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财报显示,公司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为-888.9万元,同比大减125.7%。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理财产品投资收益高达1799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057万元。
这一份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单”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显著。横向来看,2024年上半年三只松鼠实现营业收入50.75亿元,同比增长75.39%,净利润2.90亿元,同比增长88.57%;良品铺子尽管业绩承压,但仍实现营业收入38.86亿元;万辰集团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09.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2.45%。
作为零食界的“前浪”,来伊份业绩曾领先于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2015年,来伊份公司营业收入31.3亿元,与良品铺子不相上下,比三只松鼠高出近11亿元,1.32亿元的净利润,更是将两家同行远远甩在了身后。
来伊份怎么“掉队”了呢?
事实上,上市后不久,来伊份的营收就陷入个位数的缓慢增长期,净利润也不复往日辉煌。
2016年至2022年期间,来伊份营收整体呈增长,但仅有2017年增速超过10%,达到12.35%,其他年份均为个位数增长。到了2023年,其首次面临营收下滑,归母净利润为0.57亿元,同比下降44.09%;扣非后净利润为0.12亿元,同比暴跌80.43%。
“不打价格战”以及线上渠道劣势或许是来伊份“掉队”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来伊份线下渠道明显强于线上渠道。其中直营门店是其营收的大头,2023年该项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六成以上。在进入互联网赛道时,来伊份将资源过多投入到自有APP上,再次错失良机。
近两年来,量贩零食赛道兴起,用新渠道和更低的价格,抢夺消费者,成为各休闲零食品牌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比如,洽洽食品在上半年财报中透露,“在保持原有KA、AB类超市优势外,重点发展电商、零食量贩店、CVS、校园店等,与当下热门零食量贩品牌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有鸣等深度合作,在抖音平台与主播种草引流,品牌影响力和渠道势能持续增强。”
再比如,量贩零食赛道唯一一家上市企业万辰集团202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万辰集团营收高达109.15亿元,同比增长392.45%,其中量贩零食业务占比90%以上。
根据《2024休闲零食市场趋势洞察报告》,近一年线上零食市场呈现回暖趋势,销售额达到1365.1亿元,同比增长8.6%,销售同比增长26.8%,均价走低对销量有较大的提振作用,从而拉动零食市场整体销售规模。
曾经“竞争对手”也早已转变战略方向,2022年,三只松鼠推行“高端性价比”战略,而后19.9元10包“夏威夷果随心装”产品热卖抖音;2023年年底,良品铺子董事长、总经理杨银芬发布全员公开信,同样宣布降价,称旗下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达45%。
尽管来伊份也曾坦言“休闲零食销售渠道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变革,量贩零食、内容电商等新销售业态将继续抢占传统商超的市场份额”,但其依旧坚持“不打价格战”。“我们拒绝低水平的价格竞争,而是致力于增强产品价值,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性价比和质价比的产品。”来伊份董事长施永雷表示。
面对零食行业“激战”,来伊份选择将竞争重心押宝在“健康零食”上,宣布将品牌Slogan升级为“新鲜零食来伊份,健康零食引领者”。同时,其还尝试了包括酒水饮料、乳制品、现制咖啡、锁鲜卤味等多元化品类。除此之外,近日,来伊份全国首家仓储会员店在上海正式营业,这也是首家零食品牌开设的仓储会员店。不过,从目前来看,均未有太大水花。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新鲜零食”战略从整个布局到落地和变现最少还需要两年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就业和扶贫,从长远角度看,这个战略具有一定的差异化,还是不错的。而来伊份的优势是线下渠道,补齐线上短板也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从长远看比三只松鼠这样的以线上为主要渠道的零食企业更有发展潜力。(李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