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莘莘学子重返校园,开始了新的一轮学习。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食药安办联合虹桥市场监督管理所启动了“食话实说”食品安全特色宣传栏目。该栏目是虹桥镇食药安办自己出品的谈话类栏目,规划共计6期节目,栏目将邀请食品安全领域相关的专家、学者、食品安全一线监管干部等,一同来对当下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社会舆情开展讨论,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和职业背景去还原食品安全事件的“真实面貌”,该栏目既是虹桥镇助力闵行区建设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区的特色工作,又是虹桥镇在食品安全宣传上的大胆尝试。首期节目邀请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秘书长姜培珍及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食品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志英两位专家到场,针对时下市民关注很高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与研究。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上海市食药安办的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去年民办中芯中学“烂番茄”事件曝光后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栏目现场马志英主任认为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引发高关注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用餐群体比较特殊,集体用餐场景下更易引发群体食物中毒,二是社会舆论对未成年群体更加关注,三是学生免疫力相较于成年人而言较为低下,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更高。姜培珍主任也认为,目前校园食品安全事故的常见原因主要是原料贮藏不当和剩饭剩菜处理不当,特别是夏秋季高温频发,生鲜肉类及熟食容易腐败,校方应对这两点引起重视。
那么,引发学生食物中毒的主要污染来源有哪些呢?校方又该如何进行预防呢?马志英主任指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毒素是目前校园食品安全的事故来源。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及病毒的污染。化学性污染主要是指农用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容器和工业废弃物的污染,汞、镉、铅、氰化物、有机磷及其他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等所造成的污染。特别是食物中作为发剂和防腐剂使用的亚硝酸盐占化学性污染的主要部分生物毒素指由各种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如处理不当的河豚、菌菇、四季豆就会产生有毒物质引发食品安全事故。针对以上三种污染来源,姜培珍主任认为可以从食材源头、温度时间控制和微生物消毒三方面进行预防控制。一是要保证食物原料新鲜,并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供应商,二是要确保食物存放时间、烹饪时间和温度都要符合相关规定,三是餐用具要严格清洗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校园食品安全刻不容缓,保障校园食品安全,不仅有赖于政府部门监管职能的行使,更要依靠企业主体责任的觉醒,也需要学校加强对校园食品安全的管理。在落实校园食品安全相关责任方面,两位专家对涉及到的有关部门的分工和职能进行了解读。教育部主要指导督促校方相关安全政策的建立,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供应商和餐饮单位的工作监督,卫健委则负责风险控制。同时,为了切实保障学生的食品安全,《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建立了陪餐制度,学生每次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同时,校方都要制定一名负责人,校长、副校长或其他班的成员进行陪餐。该制度不仅兼顾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也可以在共同用餐的过程中促进师生交流。《规定》还要求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确有需要设置的,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并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进一步保障了食品来源的安全和学生们的营养要求,是校园食品安全的工作亮点之一。
栏目最后,两位专家对目前上海市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打分,姜培珍主任和马志英主任都不约而同地给出了99.5分的高分。马志英主任笑谈:“我认为上海市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已经做的非常好了,但是仍有提高的空间。”打造坚实的食品安全防线,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是必须坚守的底线。虹桥镇“食话实说”将持续关注各类食品安全话题,助力闵行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区。(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