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食育研究项目负责人刘晓洁
(记者 冯文亮)“食育是一项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作,包括政府部门、学校、NGO组织等的协力配合,同时食育也需要我们向国外多学习宝贵经验,比如北欧、日本、英国等一些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在日前举行的纪念于若木100周年暨中国食育经验交流大会上,如何推动我国的食育发展,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焦点。有专家呼吁,我国也应及早建立食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定食育课程,践行健康中国。
“健康从娃娃抓起”食育至关重要。这在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食育研究项目负责人刘晓洁看来,食育教育至少有三个层面,涵盖知识体系、技能操作、生活观念等方方面面。第一个层面是给孩子们提供的各种知识,包括营养健康的,食物来源,安全等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孩子们能够培养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一种理念;第二个方面是技能层面,通过技能的层面让孩子们了解劳动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第三层面食物作为一个纽带,能帮助孩子们更深刻的认识人与食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能够让孩子们能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刘晓洁介绍,基于2013年到2015年团队在全国四个城市开展大规模的食物浪费调研,从四个城市的调研结果来看,中小学学生食物浪费量明显的要高于四个城市的平均浪费量,一个数字显示大约中小学生人均每餐每人的浪费量是大约有130克,浪费的比例大概是20%,明显的高于了其他城市的平均量。其中主食和蔬菜是整个食物结构中为主的,大约占85%。当时特别深切的感受是,在整个食物浪费背后可能还有更多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刘晓洁表示,食育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科学,不是短期的一阵风来的。比如,日本在2015年颁布了食育的食育法,在立法中把食育和德智体美并列,并认为食是其他四之基础,纳入中小学的基础课程体系。目前,团队正与联合各方力量,积极推动。2018年该团队所提交的关于中小学食育迫在眉睫的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
刘晓洁坦言,食育需要多方的主体共同参与,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包括日本、北欧、英国这样一些国家,在前面做了一些很好的示范,可以结合我国的国情,推动国家层面政策的制定,为下一步食育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