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人眼球的笔记、交口称赞的评价,消费者看完后兴冲冲地去吃某区域美食热门榜餐厅,到了店却大失所望。近段时间,不少北京市民遭遇了通过点评类APP“种草”某餐厅后实地探店却“踩雷”的经历。
日前,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同城版块信息内容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其中就包括为本地餐饮、酒店等商家店铺虚构好评、制造虚假人气。记者调查发现,比起简单买好评、刷评分,部分中介正将刷单的触角伸向本地热门吃喝玩乐榜单,甚至推出所谓线上“精装修”业务,用虚假的数据制造人气。
夸张
地铁站口举着生肉拍照打卡
“看着黄澄澄的,以为是哪家新出的芝士,结果点进去一看,竟然是什么蜂蜡五花肉,而且是生的。谁会把生肉拿在手里,跑地铁口拍照啊!”大学生刘欣是个美食爱好者,平时常在点评类APP中浏览探店笔记。“这样的笔记,是不是有点太假了?”
记者通过刘欣分享的链接看到,该笔记中“推荐”的是一家韩式烤肉店,配图中有3只手各举着一个裹着金黄色外壳的长条物体,背景中“地铁魏公村站”几个大字十分显眼。从外壳的破损处看,里面的确是一整条生五花肉,据称是店铺的“创意”吃法。在该店铺下的笔记中,多条都是类似“画风”:手里举着肉,在大街上拍照,再配上夸张的赞美之词。
记者在某点评类APP中浏览看到,这样画风诡异的探店笔记多如牛毛,而且各有各的“癫”。例如,在一个探访蟹黄面店的笔记中,作者手持透明饮品杯,杯中插着吸管,里面装着的竟是蟹黄面,配文还声称“满满一杯金黄色的蟹黄,吃进去的那一刻,太鲜了”。另外一张配图更怪异:两个人举着3个堂食的碗在非机动车道上拍照,碗里盛着蟹黄面,里面又泡着蟹黄汤包。“正常人不会这么拍,更不会这么吃。”有网友直言。
从烹饪好的面条、肥肠、炒肝,到生肉、生的菌子拼盘,只要是能拿起来的餐食,统统被笔记博主带到户外拍照。拍照的地点也五花八门,大马路上、地铁站口、门牌路牌下,甚至共享单车的车筐里,处处都能当背景。
踩雷
所谓粤菜拼盘竟是“盗图”
满是溢美之词的探店笔记,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可按图索骥到店后,常常发现货不对板。
“终于开了,北京和平里!大片肉铺在面上,有种在肉里找面吃的感觉!”市民陆先生曾被一篇探店笔记吸引,特意找到该店,点了一碗招牌牛肉面,结果却大失所望:只有五六片肉漂在面上。询问店员后,他才明白,若想要一碗跟图片中一样的牛肉面,不能买招牌面,而要买“优质面”,价格贵了一倍还多。记者在该店铺的探店笔记中看到,排在前面的几乎都是“肉满满”,而且很多面碗里还插着一个葱油饼,配文中语焉不详,根本没点明具体的菜品和价格。
事实上,很多笔记都有“偷偷加料”。比如,某家店铺的牛仔骨一份只有两三块,而且是装在敞口的纸盒中,但博主晒出的笔记,明显是将两三份装在一起,再加上滤镜,视觉效果大不一样。
更有甚者,有的笔记吹得天花乱坠,消费者进到店中却发现查无此款。“北京的!吃到了!一口一碗的可爱饭。”在朝阳区某社区粤菜打卡人气榜第一名的餐厅,记者看到有多条推荐其“迷你饭”的笔记,只见生腌生蚝、烧鹅、白切鸡、蚝烙等七个菜放在一个个掌心大的小碗里,组成一个拼盘。但记者前往店中,却被店员告知,店内并没有这样一款菜品,“可能是效果图吧。”
记者随即仔细查阅了该餐厅的评论和笔记,发现有多名网友指出,该餐厅的不少笔记和评论图片涉嫌“盗图”,“这不是他们家的图!全是偷的”“能举报吗?他家根本就没这样的出餐”。
揭秘
仅花8000元 就可冲上热榜
刻意的摆拍、溢美的评价、超高的人气数据和货不对板的实际体验,只是本地生活乱象的冰山一角。记者调查发现,针对点评类APP,目前已形成一条有组织、有分工的虚假刷单产业链。
“本地点评的生意我们都能做,压根不用到店体验。”中介张先生告诉记者,目前点评类网站的刷单早已不局限于给五星好评或者笔记推广,打卡、收藏、曝光访客等跟热门榜单密切相关的数据都可以操作,还能进行团购套餐销量更改、推荐菜点赞、问答设置等,按条付费,比如1次收藏0.8元,访客每位1.2元,更改团购销量每单2元,1次打卡1.8元,点评笔记每篇12元等。对于这些刷单操作,张先生将其称之为店铺线上“精装修”。
一个普通店铺想要“精装修”,需要几步?张先生介绍,第一步,商家要先将店铺的真实菜品照替换成专业P图照,要么找网图,要么请摄影师操刀,并重点进行付费好评投放,每天保证更新3至5条高分好评;第二步,进行收藏、访客、打卡、点赞菜推荐等数据刷单;第三步,将点评分数提升到一定程度并成功冲上榜单后,进行付费笔记投放。
“搞‘精装修’,打卡、访客和收藏一定要做。”按张先生所说,这些直接影响平台各类榜单排名。比如访客和收藏数据关系到热门榜,以及用户搜索时的店铺排名和权重;打卡数据关系到打卡人气榜;评价中口味和服务星级关系到口味榜和服务榜。
“你也可以直接给我们全托管运营,半年最低收费8000元,3个月保证能给你冲到商圈级热门榜前三。”为了展示效果,张先生向记者提供了两家经其操刀的餐厅在某点评网站的点评数据以及后台运营数据。
记者看到,其中一家火锅店位居北京火锅好评榜前三,另一家餐厅位居昌平区东北菜热门榜前三。“你看这家东北菜,正常情况下,谁家店铺一天能有100个人打卡?都是买的。要相信我们的实力。”张先生说。
另外一名刷单中介王女士向记者表示,“全包精装修”模式下,商家按月付费后,只用提供出餐照片即可。“牛羊肉之类的照片都大同小异,我们用网图或者找人P图都可以,选视觉效果好的,没太多人细看。”她说,至于笔记文字,都是他们来提供,写手也由他们负责招募。
在社交平台上,记者看到,每天都有大量中介以兼职、日结兼职等名义招募写手,不需要到店,只要在群里接中介分发的照片和文案,简单复制后发布截图即可,每单报酬2元至10元不等。
声音
刷单造假频现 平台也有责任
虚构的人气和好评,也让商家感到困扰。李先生在光明楼社区做餐饮已有13年,在他看来,如今“刷榜冲榜”的风气愈演愈烈,“不跟风冲榜吧,担心店里吸引不来新客,慢慢被挤死,冲榜又挺烧钱,也怕哪天被平台查出。”
另一名江西菜连锁店的老板游先生坦言,在发现竞争对手刷单后,自己也曾短暂找过“代运营”公司,前后花了1.4万元,“但今天好不容易冲上热门榜了,明天又下来了,要是七八天不刷单,就在榜单上彻底没影了。”
“以虚假人气和虚假好评对店铺进行线上‘精装修’,已涉嫌欺诈和误导消费者,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同时,这种线上人气或好评造假,还涉嫌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当其他商家都在努力凭好产品、好服务和实惠价格去吸引消费者时,有人却采用这种造假的方式把客源吸引走,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陈音江表示,面对形形色色的刷单炒信,倘若不予以惩处,就可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长此以往,无益于市场竞争和行业的发展。
在陈音江看来,本地生活的线上运营出现造假行为,平台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他建议,一方面,平台应进一步完善相应规则和信用制度,并采用技术手段和相关措施,确保平台内商家和各方主体能够依法公平参与相关行为;另一方面,平台也应加强日常管理,对于运营数据明显存在异常的商家要及时介入,及时作出限制或向有关部门报告。“监管部门依法查处并公开曝光线上运营造假案例也很有必要。”陈音江呼吁,这既能起到普法宣传、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作用,也能警示震慑不法商家。(袁璐 陈雪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