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记者李涛 张元欣)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多样的湿地......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生态系统碳库,拥有广袤宝贵的生态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新时代内蒙古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内蒙古旭一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继新 图片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作为一名来自内蒙古农村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内蒙古旭一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继新时刻铭记总书记对家乡提出的“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擘画和深远考量,多年来,他积极思考当地农业发展,持续为“三农”鼓与呼。深耕养殖业领域二十余年,也让张继新代表对行业发展颇有见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围绕内蒙古奶业振兴以及肉牛产业与高质量可持续农业、种业发展提出两项建议。“加快推动内蒙古乳业和肉牛高质量发展,将为广大农牧民提供更好的就业条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张继新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奶业健康发展
位于祖国正北方的内蒙古自治区,不仅拥有“羊煤土气”这样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集粮仓、肉库、奶罐、绒都于一体的国际公认的优质畜牧区、黄金奶源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这里发展奶业的深厚土壤。据张继新代表介绍,为加快推动乳业振兴高质量发展,内蒙古率先在全国实现奶业振兴,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为推动奶业振兴提供了保障。
通过不断地调研走访,张继新代表发现,随着奶牛数量和牛奶产量的快速增长,牛奶在淡季出现过剩情况。饲草料需求量大增,导致饲草料成本持续增长,压缩了养殖场的利润,这些因素都致使奶业发展遇阻。
对此,张继新代表建议将牛奶产品奶粉纳入国家粮食储备政策,缓解牛奶淡季的销售,保障龙头企业和养殖户的共同利益。国家出台补贴政策,推动“学生奶”和“老年人、敬老院专供奶”,增加牛奶销售量,保证龙头企业和养殖户的利益。同时,自治区政府牵头推动乳企龙头企业、奶业协会、养殖企业合理按地方实际情况出台牛奶价格标准,牛奶收购标准,确保乳企和养殖企业的合法权义,促进奶业振兴健康发展。张继新代表还希望能够加大对饲草料种植(玉米、大豆、苜蓿草)的补提力度,确保国内饲草料的充足供应和安全保障。
加大科技投入,研制自主制种技术体系
幅员辽阔,人口稀少,资源丰富,由于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内蒙古全区除3~4个盟、市发展养牛有局限性外,其余地区均适合于养肉牛。全区的肉牛存栏数、出栏数、牛肉产量均居国内各省区前列,是名副其实的肉牛生产大省。“如此庞大的肉牛群体与如此丰富的养殖条件,却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肉牛种业。良种精液与胚胎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张继新代表介绍说。
如何利用好目前已经形成的庞大肉牛杂种群体,制定合理科学的提纯复壮与品系或品质选育及新品种培育规划,在张继新代表看来,这需要政府、企业与学者等各界人士共同出谋划策、共同规划。建立政、产、学、研、用的多方合作与管理机制体制,给予长期持续的人财物等支持,监督与督促任务计划的有效实施,推动自治区肉牛种业与产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以期在15~20年内,做强、做大内蒙古的肉牛种业,形成内蒙古区域特色的强大的肉牛种业生产体系。
此外,张继新代表建议建设智能化与机械化肉牛遗传育种条件设施与示范基地,融合全基因组选择、分子标记、表型与环境、营养与疾病等多学科技术,挖掘新型肉牛种质资源,抓住制种与良种源头,研制自主制种技术体系,牢牢抓住制种主动权,摆脱“卡脖子”良种问题。建立自主制种、育种与供种技术体系与人才队伍,研制高繁殖率的繁殖与生产技术,持续培育与选育高产优质肉牛良种,使肉牛制种技术体系与标准达到国际同步发展水平。
针对制约发展的行业“痛点”,张继新代表建议充分利用内蒙古地区庞大而复杂的肉牛群体,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凭借先进的选育测定技术,建立自主良种制种技术体系,培育自己的高档肉牛品种,为助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