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肖营子镇五指山村的板栗加工车间内,当地脱贫群众正在打包小包装熟板栗仁等深加工产品。
记者日前走进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五指山村的助农产业园时,园区内一派繁忙景象。在当地板栗深加工车间内,36岁的脱贫户李小娜和工友们正在流水线上埋头忙碌。
“经过混等入料、机器分等后,板栗就到了人工挑选环节,你看,这四条传送带上分别是大特、大标、中标、小标四种规格,我们的任务就是进一步将里面虫咬的、风干的残次品挑出来,接下来就能打包装箱了。”在车间里工作了两三年,李小娜已经是个熟练工了。“现在机械化流水线+人工筛选的效果最好,我们不仅每天有80元工资、管两顿饭,下了班还能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李小娜说。
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摘了帽”的青龙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在板栗、杂粮、中药材等土特产中找寻产业方向,将广大脱贫群众嵌入致富链条。截至2023年底,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为12241.87元,同比增长11.38%,2.56万脱贫劳动力通过产业带动实现稳定就业。
板栗,无疑是青龙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之一。2018年以来,青龙县15个乡镇35个村陆续建立了板栗绿色生产基地,全县板栗栽培面积达到100余万亩,年产板栗6万多吨,年产值达到12.9亿元。而随着形形色色的板栗产品“触网上线”,在方寸屏幕间传播,青龙板栗正跨越山海,进入千家万户,书写着带农增收的致富故事。
龙头带动
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
青龙县位于燕山山脉深处,北纬40度,地处公认的黄金板栗生产带上,板栗栽培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到了深秋,个大皮薄、色泽鲜艳的板栗挂满枝头,咧开“嘴巴”、露出“笑脸”,那时候,捡拾满地栗果的日子,就成了属于栗农们的快乐时光。
而对于“食客”们来说,无论是糖炒还是蒸煮,青龙板栗总能让人唇齿留香、久久回味。“青龙特别适合板栗生长,土壤、光照等条件得天独厚。”青龙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级主任科员夏长祥介绍。
虽然十月中旬最后一批“晚栗”已采收结束,但李小娜所在的百峰贸易有限公司的流水线却一直没有“消停”。除了她工作的分选车间,一旁的板栗小包装加工车间内也是热火朝天。只见4条生产线高速运转,脱贫户杨丽娟在一旁精心“摆屉”:灌装后的板栗小包装产品被码放得整整齐齐,等待送入杀菌釜进行高温杀菌消毒。另一边,装卸工人正将不同规格的鲜栗和各种深加工产品装进卡车,发往日本、韩国、泰国、匈牙利等数十个国家。
杨丽娟告诉记者,两年前她经过“青龙栗工”劳务品牌的培训后,成了一名合格的“青龙栗工”,然后就被安排到百峰贸易有限公司的板栗加工厂上班。如今她不仅有每月4000多元的工资,下班后还有充足的时间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经高温蒸汽杀菌后,这些小袋装板栗能保存18个月。”公司负责人韩云庭表示,“深加工提高了板栗的附加值,我们现在主要销售的就是小包装熟板栗仁、板栗调理产品等,春节前这段时间正是最忙碌的时候。”
据了解,百峰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在原青龙外贸公司基础上组建的以板栗、山楂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
“除了深加工和仓储项目,我们在全县15个乡镇35个村先后建立了板栗生产基地,产品涵盖生鲜板栗、冰板栗、栗仁小包装、糖炒板栗等10余种。”百峰贸易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王力缘介绍,“就是想让更多农户参与到产业链中来,在公司带动下,目前全县以经营板栗为主的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有1075家。现在公司拥有‘京东’‘满栗香’等著名商标34个,年生产加工销售板栗1万吨,年销售额超1亿元。”
随着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不断显现,百峰贸易有限公司常年用工量就在1500人左右。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支付脱贫户收益2700多万元,各类产业帮扶项目覆盖全县357个行政村的近5万脱贫群众,户均增收1579元。
青龙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义金表示,近年来县里充分发挥衔接资金的作用,不断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构建龙头企业带动、新型经营主体跟进、脱贫群众广泛受益的产业发展格局。脱贫户通过农产品销售、土地流转、工厂务工等方式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2020年以来,全县累计安排各级衔接资金9.8亿元支持产业发展,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8家。
电商赋能
小农户纳入大市场
如今,在青龙县日益完善的板栗产业体系中,方兴未艾的直播电商又带来了一股新的动能。
“我们青龙的板栗富含多种维生素,颗颗果实饱满,入口香甜软糯……”晚上十点,青龙县肖营子镇肖营子村文兴板栗合作社的直播间里仍然灯火通明。当附近的村民都已进入梦乡,“板栗姑娘”韩文亮还对着手机,双手托着一袋板栗在倾力推介。
土生土长的五指山村人韩文亮大学毕业后,曾在北京工作生活,成为不少人羡慕的“白领”。但谈及返乡创业的心路历程,她却没有丝毫遗憾和后悔,“2018年前后,父亲常在村里为一些板栗商代收栗子,有一次就因为两个小时的时间差,10多吨栗子砸在手里,就在父亲一筹莫展之际,我联系做微商的朋友,几天就把滞销板栗全部售罄,价格比板栗商给的还高。”朴素的家乡情怀,让韩文亮放不下和栗子有关的任何事。
和韩文亮感同身受的还有阿里巴巴驻青龙的乡村特派员——刘琳。2021年5月27日,刘琳第一次到青龙调研,发现这里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加上冷库数量有限,栗子下树后只能尽快“线下”卖给收购商,村民缺乏议价的主动权。同时,虽然青龙板栗产量大,但知名度不高,销售艰难。
“对山区县来说,打通农产品销售的瓶颈在于充分发挥电商的作用。”作为一名资深电商从业者,刘琳深谙此道。但当时全县只有5家淘宝店,一天的订单量加在一起只有1000单左右,远不足以改变全县板栗的销售情况。
幸运的是,刘琳的想法和青龙县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2021年,青龙县政府在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三级书记”抓电商,并成功注册了“青龙板栗”区域品牌,探索通过“电商+品牌”双轮驱动实现产业升级。同时,县里还以互联网思维整合资源,形成覆盖县乡村的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而对于刘琳来说,她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互联网大厂的资源下沉,以电商逻辑打造农产品品牌,拓宽销售渠道,把当地产量大但附加值不高的板栗打造成特色农产品品牌。
“我们联合盒马鲜生开发了高附加值的冰板栗、糖炒板栗、老冰棒等产品,还设计了具有县域特色的产品包装,建立200多个村级物流网点,大力推动青龙板栗从初级农产品向高附加值农产品升级。”刘琳说。
感受到县里变化的韩文亮也坐不住了。2021年,她毅然由城返乡注册了电商企业,“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前景一定差不了!”她积极对接驻县电商特派员、布置直播间……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角色转变。
“两天3万多笔订单70多万元销售额。”韩文亮说:“2022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助农专项活动上,当天下单铃声响个不停,村里前来帮忙的妇女人数一再增加,两台打印机连续工作到第二天凌晨。”
就在那次直播后,韩文亮“板栗掌柜”“电商顾问”的名声传播开来,从直播间的布置到直播语言的运用,韩文亮成了村民眼中的“专家”,现在,五指山村陆续有100多户村民搞起了电商直播。2022年,这个青龙县最偏远的村庄,电商销售额突破600万元,年销售板栗近1000吨,带动300多村民发展板栗产业增收致富,一举成为青龙县首个电商村。
目前,一大批“韩文亮”已经在青龙县成长起来。2023年,全县活跃网店达到3700多个,带动就业5000多人,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2.58亿元,直播基地和直播达人团队达到34个。
作为专业人士的刘琳也见证了青龙县的变化。“政府搭建起30个青龙品牌直播基地,以于小龙、王茜等为代表的乡村主播迅速成长起来,真正盘活了地方特色产业。”刘琳说。
刘琳告诉记者,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青龙电商企业已有500多家,每天订单量达到7000多单,比2021年之前翻了7倍多;县里物流企业平均每日出港订单量从1000单增加至4000单以上,运费则由每公斤5元降至2.8元。
青龙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李耀滨表示,如今青龙县已构建起龙头企业引领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振兴模式,随着板栗产业逐渐壮大,电商体系逐渐完善,品牌强农理念不断深入,推动青龙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形成。(雷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