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辣椒,能有多少种“变身法”?
近日,笔者在湄潭县找到了答案——辣椒酱、泡椒、干椒、糟辣椒、辣椒面……依托本地丰富的辣椒品种资源,湄潭大力拓展辣椒食品加工业,小小辣椒实现“七十二变”,产销规模持续扩大。
其中,生态贵椒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规模、加工规模均列全国第一。日前,贵州省明确将围绕“生态贵椒”持续打响省级公用品牌,大力支持地方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创建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
生态贵椒,所贵何处?生态,是贵州省辣椒产业的“金字招牌”,也是开启答案的密码。
长期以来,湄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色发展本底越筑越牢。
“我们大力开展土壤污染成因排查及污染治理工作,有效防范土壤污染风险隐患,坚决阻断土壤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遵义市生态环境局湄潭分局党组书记、局长严文东介绍,自2020年以来,该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湄潭还在各村创新建立“寨管家”队伍,把生态环保政策执行传导到“最后一公里”,凝聚全县上下共同筑牢生态屏障的强大合力。
种植户们通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及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结合当地世代传承的辣椒种植技术和经验,确保了辣椒种植的环境友好性。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湄潭辣椒“香辣协调、品味温醇”的独特品质。
走进湄潭县贵州统之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浓郁的泡椒香味扑鼻而来。经过入池、泡制、清洗、优选、包装等工序后,一袋袋色泽鲜美的泡椒就生产完成,运往成品车间装箱存放,等待运输。
“我们建立了辣椒、小黄姜等原材料生产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与贵州大学共建博士工作站,利用高校提供的生物技术支持,选育优质辣椒良种,并利用新工艺,有效保留辣椒的色泽、香气和辣味,保证产品的口感和营养。”公司副总经理李强介绍。
为不断提高辣椒的品质,2021年,湄潭县启动了地方辣椒品种提纯复壮工作,与遵义市农科院合作,优化辣椒品种。
“向科技要产能”,高技术附加值的辣椒制品成为湄潭辣椒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势能的“底气”和“自信”。
“2023年3月,我们又将之前从海南收回的118个材料、2个扩繁筛选材料再次送往海南加代,为辣椒食品加工业多样化和生态化奠定了基础。”湄潭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梅映雪说。
湄潭辣椒主要加工产品以泡椒为主,年加工产能达5.137万吨,其中泡椒占3.1万吨。
泡椒在生产时,会产生废水。湄潭所有泡椒加工企业均自建了污水处理系统,废水经过“格棚+集水池+沉淀池”的循环处理后,接入当地污水处理厂进行再次处理后才能排放,确保了绿色生产。
“湄潭共有28家辣椒加工企业,21个商标品牌。其中,省级龙头企业有5家。”梅映雪介绍,28家辣椒加工企业年加工产能超5万吨,采用原材料中有近4万吨产自本地,拓宽了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路子。
湄潭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组织方式带动了13000多名农民就业,辣椒企业采用流转耕地、签订订单收购辣椒等方式与脱贫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涉及贫困户上千人。
2023年,湄潭县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湄潭构建起辣椒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从“扩量”向“提质”转变,稳规模、提质量、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促增收,小辣椒映红“两山”转化路。(王瑶 张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