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社区种植的红梨迎来了丰收季。走进社区,一场红梨品鉴会正在火热进行,来自省、州、县的农科专家结合红梨果实着色程度、果肉细嫩和酥脆程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对新鲜采摘的红梨进行品鉴评选,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
“红梨是祥云县的特色水果,在当地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成熟的红梨果皮淡黄覆红色,肉质细嫩、酥脆汁多、酸甜适中,非常可口。”祥云县农业农村局园艺站站长李洪坤介绍,目前,全县红梨种植面积达3.37万亩,产量约7.7万吨,总产值近3亿元。红梨的产业规模、种植面积、经济效益已远超其他传统农业,成为了祥云县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走进位于王家庄社区的泰鑫庄园,漫山遍野的梨树结满硕果。泰鑫庄园相关负责人杨春志介绍,2009年,泰鑫庄园在王家庄社区流转荒山3800余亩,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领群众改良土壤、完善水利设施,探索循环生态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泰鑫庄园在曾经的荒山上成功种植红梨1500余亩,并通过套种中药材、蔬菜、花卉等,实现多元增收。据介绍,进入盛果期的梨园,果实总产量预计可达4500吨,每年可吸引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次,仅务工一项就可助农增收300万元。
泰鑫庄园让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给了当地村民极大的信心,许多村民纷纷加入红梨种植。“为了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提高果品质量,我们还制定出红梨种植标准,每亩地梨树不超过333棵,每棵果树植株不超过2米,挂果不超过10公斤。这样既方便果树管理和采摘,又能让盛果期鲜果的亩产量保持在3吨以上。”杨春志告诉记者,通过示范推广,刘厂镇的红梨已发展到10000多亩,红梨成为了群众增收的一项重要来源。
从新品种繁育、推广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红梨在祥云县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态势,产业发展后劲十足。目前,祥云县已建成红梨出口备案基地20000亩,培育出祥云县泰鑫公司、圣果科技有限公司、雷达山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等一批产业带动新主体,并开发出红梨果酒、果醋、梨汁、梨膏等精深加工产品。同时,祥云县还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资源等,打造了一批以泰鑫庄园为代表的红梨休闲园和观光采摘园,不断推进现代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