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受到资本热捧的预制菜产业正当风口。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预计未来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10720亿元,一个万亿元级别的“蓝海”产业即将诞生。
预制菜产业迎来政策性利好
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份中央一号文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重点方向,释放出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自问世以来,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食品行业内引发了强烈反响。
近年来,湖南省浏阳市加速发展预制菜产业,支持打造涵盖种植养殖、生产、冷链、仓储、营销、进出口以及装备生产等环节的预制菜产业链。图为在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一家预制菜企业工作人员在预制菜生产流水线上作业。陈泽国 摄
“预制菜被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在今后,预制菜行业会迎来更加健康、理性、蓬勃的发展。”同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王成祥对记者表示,自己十分看好未来预制菜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头连着种植业、养殖业,另一头连着餐饮业和居民消费,一直以来,预制菜都被视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代表性产业,其飞速发展既是我国居民消费升级、食品加工业不断做大做强的现实映射,又是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写照。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锐认为,在政策红利下,未来几年将有更多企业投身预制菜产业。他认为,有两类预制菜企业或将有较好发展,一类是连锁餐饮或团餐企业,其可以向产业链前端拓展,建设中央厨房、中央工厂和集中采购配送中心;另一类是对于特定产品生产具有专业水平的预制食品加工企业,其大多是在某一领域深耕多年,在原料的品种、品质、生产工艺和设备性能、产品品质与标准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经验。
为预制菜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产业的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记者了解到,自2022年以来,各地政府部门纷纷出台一系列激励和扶持措施,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新机遇,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浙江、江西、辽宁等多省市有关部门先后发布相关产业的政策指导文件;上海市近期正式实施《上海市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颁发出了第一张预制菜许可证;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从建设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构建预制菜质量安全监管规范体系等10个方面对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制定了相关措施。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发布《加快推进顺德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六个一”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一系列措施,推进预制菜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建设,建立全国性的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示范区,为顺德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六个一”工程具体包括:出台一套支持预制菜发展的政策、建设一个预制菜产业园、设立一个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举办一场预制菜产业大会、打造一个预制菜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组建一个预制菜产业联合会等。
山东潍坊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潍坊市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九条政策措施》,在人才引育方面,对通过潍坊市预制菜企业申报入选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的,给予项目单位300万元的经费支持。每年给予潍坊市预制菜产业1个“鸢都产业领军人才”配额,用于新全职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省外海外高层次人才。
此外,多地纷纷出台预制菜金融支持政策。山东省发布《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银行机构开发金融产品,加大对预制菜行业企业的信贷资源投入。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机构联合印发《云南省预制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开展预制菜产业发展保险,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推广运用“一部手机云企贷”、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金融产品。广东省针对财政金融要素保障,将预制菜产业发展纳入各级财政支持范围,提出支持建设一批预制菜重大投资项目,支持金融机构为预制菜产业开发金融专项产品,发挥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作用,构建广东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体系,切实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
产业高质量发展需多方发力
“预制菜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端连着餐桌,实现了人人都是厨师,快速烹饪美食的愿望。”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院长、食极星美食评价体系牵头人昕原表示,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不仅迎合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而且推动了市场的发展。有专家指出,预制菜等餐饮消费新模式的出现,既有现代科技支撑,也是消费需求拉动的结果,是餐饮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双向奔赴。
方便快捷是预制菜优势所在,但同时消费者普遍反映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与线下门店所做菜肴的口感口味存在差距,冷链运输环节和产品质量问题等,都是消费者投诉较多的问题。此前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也显示,涉嫌虚假宣传,商家未经同意擅自取消订单以及消费者要求退货退款或赔偿损失受阻等问题,是预制菜消费中经常出现的情况。
“作为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国内预制菜行业企业小规模分散化、生产标准欠缺、产品品类单一、研发创新匮乏、资金支持不足等问题突出,急需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引导行业良性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得利斯董事长郑思敏认为,目前来看,预制菜赛道总体向好,但也存在局部不足,行业发展存在着不少痛点。
整体来看,预制菜安全隐患主要来自3个方面:企业资质问题、存储风险、预制菜信息不全。而面对这些问题,更需要监管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协同发力。
“应尽快组织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兜牢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底线,维护行业健康发展。”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在全国两会上表示,要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共性问题,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有业内人士表示,预制菜产业亟待走好规范化之路,规范得越细致,越有利于行业发展。在没有国家标准的前提下,整个预制菜产业急速扩容,行业标准亟待更好地落实。
记者了解到,此前,中国烹饪协会团体标准《预制菜》正式发布,尽管该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但对于相关企业来讲,既然有标可依,那就应该按标生产,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负责,更是对行业发展的有益之举。此外,有业内人士提出,预制菜迭代更新迅速,只有具备个性化元素,才能形成更强的关注度和吸引力,政府应当鼓励预制菜企业着力打造预制菜区域性特色品牌。
完善预制菜的监管。有专家提出,要以质量提升为着力点,加强预制菜产业监管,定期开展监督抽检,推动预制菜产业提档升级,加速实现“清洁工厂”“明厨亮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标准,推动企业积极参加各地各级质量奖项的评选。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行业转型发展,预制菜赛道将更加注重“长跑能力”,未来,具备自动化、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将具备先发优势,迅速扩张产能、占领市场。
消费提示
饮食决定了营养状况,营养状况又直接反应健康水平。当前,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早已实现了从吃饱到吃好的新转变,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和吃得愉悦,成为餐饮消费的主流。
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院长昕原在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健康营养导向型的预制菜在未来将更受欢迎。这些预制菜注重全营养素、微量营养素、活性营养物质的含量和保存,具有明确的新鲜食材处理和产品保鲜模式。对于各类人工化学合成添加剂的使用,有明确的限度和减量以及不添加的说明,同时对于油、盐、糖的使用,具有清晰的含量标示以及品质说明。
推荐消费者选购高标准的预制菜产品。昕原说,标准化美食产品是预制菜的发展方向,即从原料、配方配料、加工工艺、包装、存储、物流冷链等各个环节,都进行标准化的生产,作为工业化菜肴形态,从而形成稳定的产品品质和口味,满足健康、营养和美味的常态化正餐需求。
昕原表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推荐消费者购买高品质的预制菜,这类产品在原料和营养物质方面有更好的保障。昕原说,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已经研创出美食标准评价体系——食极星,进行标准化美食产品的专业认证工作。
另外,昕原还提示,随着预制菜产业的细分化,消费者可以更明确了解产品复热方式和再加工的要求,比如产品是生制品还是熟制品、混料还是分料,进而匹配自己的需求。如果是包装菜肴,尽量选择低温冷鲜冷冻产品,而且要了解保质期和储存要求,以及在拆封后尽快食用。(贾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