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河南奶业振兴的奋进之路

2022-04-26 15:01来源:河南日报编辑:包阳

今年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酒业、奶业、药业。省委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实施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新建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奶类产量达到220万吨。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奶业管理处处长赵玲说:“在看到奶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被提出时,我感到又惊喜又兴奋;河南强劲的产业很多,奶业脱颖而出让我们有了更多机会挑起更多担子。”

面对政策机遇,河南奶业如何“破圈”?如何从奶业新兴大省跃进到奶业强省?赵玲说,下一步,将围绕“规模养殖、龙头带动、链式发展”的目标,持续推进优势特色奶牛主导产业升级,带动农民致富,走出一条河南奶业振兴的奋进之路。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规模化养殖

奶牛规模化养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是集约化的前提和必要的载体,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提升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

近年来,河南省通过政策引导,寻找多种方式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

在济源大峪镇槐姻村,一个占地1500余亩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生态牧场已建成投产。牧场有9000余头奶牛。数十台移动式TMR撒料车穿梭在牛舍间,成群结队的奶牛有序进入72位全进口转盘式挤奶机,新鲜的牛奶经过速冷设备进入奶仓,场区一片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

从2020年下半年起,伟恒牛业分批次引进高产荷斯坦奶牛5000余头。通过一年多的自繁自养,目前,这里奶牛存栏9000余头,日产鲜奶140余吨。

为促进规模化养殖更进一步,4月12日,河南省政府发布《河南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其中一项重点任务便是实施规模养殖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新增产能向加工龙头企业周边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就地就近加工增值。对新建奶牛标准化畜位300个以上的养殖场,按照每个畜位不高于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实施好奶畜中小牧场升级改造项目,推进养殖标准化。力争到2025年,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

“以奶业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优质奶源基地建设,鼓励乳品加工企业建设2000头以上奶源基地,是我们一个工作的重点。”赵玲说。

河南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利用中央资金2000万元,支持100家牧场对养殖设施设备等进行升级改造,利用省级“两牛”资金4850万元,新建奶牛标准化畜位4.4万个。制订印发项目实施方案,将发展目标任务和绩效评价指标分解到市县,开展绩效监控和自评,进一步规范项目实施。

目前,伊利西平县优然2.4万头牧场存栏奶牛已近万头,花花牛蒙牛合作在兰考建设的两个大型牧场正在加紧建设。通过项目带动,全省奶牛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千头以上场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占规模场比重分别达到66%、73%,比2020年分别提高12.1%、12.3%。

坚持龙头带动深化以大带小机制

焦作蒙牛工厂5G智慧生产线上,各种高科技让人眼花缭乱,智能AGV实现跨区域、跨楼栋、跨楼层自动搬运,码垛智能机器人又好又快……

蒙牛焦作工厂一厂、二厂生产线共计62条,日产能约3000吨,产品涵盖蒙牛常温、低温、冰品、学生奶,预计到2023年,一厂、二厂整体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蒙牛集团常温生产中部大区总经理陈瑞良说:“蒙牛焦作工厂将以‘聚焦延链强企,振兴河南奶业’为己任,为河南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济源伊利自动化控制生产车间里,处处是繁忙的生产场景。多条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产品经过灌装、密封、贴标、包装等工序后整齐摆放、“整装待发”……企业的生产并未因疫情受到严重影响,每天鲜奶处理量为600余吨。

2011年,济源引进伊利集团。其投资10.6亿元建设了22条液态奶生产线,主要生产纯牛奶、乳饮料、安慕希常温酸奶、谷物奶、QQ星儿童成长奶等系列产品。2013年7月10日,年加工能力达41万吨的济源伊利正式投产。

“伊利的进驻解决了周边900余名群众的就业问题,有效带动了奶牛养殖、饲草种植、物流运输、包装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河南省通过推进规模养殖、集群发展等产业模式,吸引、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奶业发展活力。

蒙牛、伊利、光明、三元、君乐宝等国内知名大型乳品龙头企业先后在河南投资建厂,持续扩规模、延链条,加速战略布局,高起点建设了8000头以上牧场6个,其中万头以上的5个。光明滑县、君乐宝正阳、首农兰考第一牧场三个万头牧场均已达产;首农兰考第二牧场、优然牧业宝丰两个万头牧场有望年底前投产;焦作蒙牛百亿产业园区40万吨加工项目进展顺利,配套建设的0.8万头牧场已开工建设。

河南省品牌乳品企业也正努力做大做强。花花牛、科迪、三色鸽、三剑客、博农等企业快速扩张,初步形成了十大奶业产业化集群。花花牛乳业集团通过建奶源、延链条、创新品、提品质,持续强化全产业链升级,建立自有奶源基地13个,存栏奶牛3万多头,成为河南奶业本土第一品牌。

坚持链式发展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牛源奶源不足、上下游联结不紧等发展短板,河南省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促进种养加销一体化,实现产业三链同构、融合发展。

在上游,奶业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质饲草的供应。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饲草料等原料涨价明显,奶牛养殖盈利空间被大幅挤压,为解决问题,河南省积极探索多种模式保障饲草供应。

实施粮改饲试点项目,对经营主体收贮全株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按照每吨不高于6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加快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对新增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苜蓿种植基地,每亩一次性补贴不高于800元;对新增杂交构树种植基地,每亩一次性补贴800元。强化种养结合示范引领,鼓励大型规模养殖场自建优质饲草基地。力争到2025年,黄河滩区优质饲草发展到100万亩,全省优质饲草发展到600万亩。

目前,黄河滩区草业带已经跻身全国十大苜蓿商品草生产基地之一。

为让黄河滩区草业带建设水平更进一步,河南省强化技术支撑服务,举办黄河滩区苜蓿高质量发展暨草畜联动高峰论坛,探索建立草畜深度融合联结机制,开展苜蓿品种筛选及青贮技术研究与推广,滩区苜蓿单产水平提升20%以上;组织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苜蓿抗灾复产,不断提高优质饲草生产能力,苜蓿干草和青贮品质均得到实质性提升;克服汛情疫情影响,力保滩区苜蓿种植有效面积7.4万亩。

在中游,奶牛标准饲养、龙头乳企带动等已经成为河南奶业全链条上的优势。

强链还需要开阔思维,河南省积极支持奶农办加工企业和创建休闲观光牧场,拓展奶业功能,拓宽增效路径。实施绿色发展清洁行动,推进种养结合,鼓励养殖场通过土地流转、签订协议等方式,就地就近消纳粪污。

如今,“牧草规模种植—奶牛标准饲养—龙头企业带动”的奶业产业链正在河南逐渐形成。(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