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龄的轩轩出生后混合喂养,小脸和身上常出现一片片皮疹,捂热时明显,最近排便次数增多,伴血丝和黏液,在其他医院就诊后医嘱口服头孢菌素、益生菌、思密达,皮疹非但不见好转,似乎更严重了。轩轩妈妈带他到扬州市儿童医院“儿科过敏专科门诊”检查后,初步诊断为“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过敏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扬州市儿童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陈震方介绍,牛奶过敏在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皮肤症状:红斑、湿疹、风团;消化道症状:呕吐、黏液稀便、血便、肠绞痛、胃食管反流;呼吸道症状:咳嗽、喘息、喷嚏、流涕;全身症状:哭吵烦躁、倦怠无力、体重增长不理想。
需重视的是,对严重过敏患儿而言,营养丰富的牛奶好比砒霜,可危及生命。另外,牛奶过敏患儿常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哮喘、运动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等。因此,早发现,早治疗,积极干预很重要。
陈震方建议,当怀疑宝宝牛奶蛋白过敏时,可以做牛奶回避+口服激发试验、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测定。食物回避是目前唯一且有效的方法。母乳喂养宝宝轻度牛奶蛋白过敏,可继续母乳喂养,乳母回避牛奶及牛奶制品至少2—4周,待症状明显改善后,乳母可逐渐添加牛奶,若症状不再出现,可恢复正常饮食。严重的牛奶蛋白过敏或母亲饮食控制无效时,应直接选用无敏/低敏配方奶粉替代母乳。
人工喂养的宝宝,应予无敏/低敏配方奶替代普通奶粉,至少6个月或至9—12月龄,严重速发型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持续回避至12—18个月。
医生提醒,牛奶蛋白过敏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若怀疑宝宝有牛奶蛋白过敏表现要及时就诊,尽早干预。(刘海霞 王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