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总结推进会在北京召开,全面总结了2021年普查工作成效经验,并对2022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据了解,种质资源普查与保护是种业振兴行动的首要行动、重要任务。2021年3月以来,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全面推进,近一年来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截至2021年底,共调查行政村62.3万个,全国行政村普查完成率达99.7%,鉴定优质特色新资源18个,抢救性收集保存遗传材料5万份,为种业振兴夯实了种源基础。会议指出,普查行动坚持统一统筹谋划,成立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普查方案,选优配强建队伍,开展技术培训,全面推进普查行动有序开展。行动启动以来,重点围绕摸清畜禽遗传资源面上情况、开展青藏高原地区重点调查、发掘鉴定新资源、保护珍稀濒危资源等4个方面,初步摸清了我国畜禽品种分布状况,畜禽资源普查取得首战告捷。
会议强调,2022年要全力完成面上普查收尾工作,深入推进畜禽性能测定,对普查未发现品种进行回溯核查,全面开展畜禽精准鉴定,努力发掘鉴定一批新遗传资源,加大濒危品种抢救性收集保护力度。
会议要求,各地各级要落实党政同责要求,统筹抓好测定工作。强化条件保障,加强体系队伍建设。树牢安全意识,依法依规采集、保存和使用遗传材料,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强化技术支撑,建立一对一指导机制,统一标准方法,规范普查行为。
会上,资源普查有关人员签订了保密承诺书,会议就畜禽性能测定、抢救性保护与精准鉴定、畜禽遗传资源发掘与鉴定、畜禽濒危等级评定等内容进行了专题培训。各省、市、县种业管理部门和普查机构人员以及有关单位和专家累计8万人次在线参会。(祖祎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