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秸秆利用途径少,我们只能一把火烧了它,焚烧秸秆给消防、交通等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秸秆简直是个‘大麻烦’!”回想起以往的场景,种植户于桑连连摇头。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秸秆在农民中的“形象”发生180度大转变,于桑欣喜地说:“以前没人要的秸秆,现在反倒成了宝!”
在凉州区,最先寻到“宝”的非牛羊莫属。走进位于凉州区武南镇的金谷丰畜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牛儿正在低头食用草料。合作社负责人张成年告诉记者,眼前的草料正是由玉米秸秆加工而成,原本废弃的秸秆如今成了牛羊们喜爱的营养美餐。
凉州区是农业大区,2023年秸秆产生量69.37万吨,可收集量61.89万吨。凉州同时又是养殖大区,全区畜禽饲养量达到1088多万头(只)。近年来,凉州区探索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途径,将秸秆“变肉”“换奶”,从政策引导、技术推广、补偿机制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缓解畜牧业饲草料资源短缺问题。
走进武威天牧草业发展有限公司,一辆满载秸秆原料的货车正在卸车,车间里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经过切碎、揉丝、搅拌等工序,牛羊喜爱的“草罐头”新鲜出炉。
“压块膨化、青贮等方式解决了秸秆贮存难和冬季饲料紧缺问题,在提升饲料营养价值的同时,大幅降低养殖成本。”张成年算了一笔账,合作社现存栏肉牛465头,每年利用秸秆饲料5000吨左右,通过秸秆利用可节约饲料成本30%左右,每年节省饲料成本支出高达130万元左右。
近年来,凉州区积极开展秸秆利用补偿探索,按照秸秆可收集资源量、收集难度、加工利用成本等因素,合理制定奖补方案,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奖补制度建设。“通过探索建立秸秆利用补偿机制,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加快推进,既缓解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还有利于资源节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凉州区农村能源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吴兴红说。
据统计,2023年,凉州区秸秆饲料化利用53.75万吨,饲料化利用率达到86.85%,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刘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