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襄汾县遭遇高温少雨天气,旱情持续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据统计,全县耕地受旱面积约 30 万亩,夏玉米已播种 40 万亩,仍有 16 万亩待播地因缺水缺墒未能播种。
面对严峻的旱情,襄汾县认真落实全市抗旱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局工作部署,水利部门提前行动,科学调度水源,合理安排灌溉计划,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县防指启动了全县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各乡镇和县防指成员单位全力投入抗旱工作。
在灌溉管理方面,全县各灌区加强管理,强化服务。沿汾河中小型泵站全面维护提水设备和灌溉渠道,开足马力提水抗旱。自流灌区合理调配水源,安排好轮灌周期,维护浇地秩序。井灌区充分利用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努力扩大灌溉面积。
为保障用水安全,加强了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统一指导各集中供水站,采取错峰供水、水泵不间断抽水运行等举措,对单村供水水源进行置换,保证了群众用水正常,减少了干旱对人畜吃水的影响。
此外,还发挥抗旱物资作用,通过政府补助和群众投入相结合的方式,更新损坏水泵,延伸灌溉管道,扩大抗旱灌溉面积。
襄汾县的中型灌区在抗旱工作中也表现出色。今年春季,三个中型灌区累计实现 383 万方灌溉供水量,覆盖 3.48 万亩农田。入夏后,东刘、赵曲和东邓等灌区严格执行灌溉预案,通过精准灌溉、节水灌溉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其中,东刘灌区干支渠采用防渗渠道或管道,有效节约水资源。
然而,襄汾县三大中型泵站灌区在抗旱灌溉期间,也面临着保障汾河生态基流和全力提水灌溉的矛盾,时常需减小提水量来保障汾河生态基流。
在未来,襄汾县将继续优化水资源调配,推广节水技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构建节水型社会,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灌溉自动化、智能化,以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李国刚 孔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