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与血糖水平的关系,主要取决于血糖生成指数(GI),也称升糖指数。GI<55为低升糖指数,摄入后几乎不会对血糖水平形成影响;GI在55~70为中升糖指数,大多数粗粮都属于这一类,通常不易引起血糖的快速升高;GI>70意味着这种食物会让血糖迅速升高。
多数人都有这样的认知:粗粮升糖慢,适当吃有利于控制血糖。事实上。粗粮是个大家族,选不对或者吃不对时,一些粗粮甚至可以称之为“伪粗粮”,可能会让血糖飙升。
种类选不对,升糖速度快 糯小米、糯玉米、糯高粱等属于糯性谷物,吃起来口感软糯,具有较高的升糖指数。糯性谷物与非糯性品种的不同,在于它们所含的淀粉类型。按照葡萄糖的连接方式,淀粉被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像一条长长的“绳子”,淀粉酶把它“剪”成小段比较费时费力,葡萄糖分子的释放速度就会比较慢;支链淀粉在结构上更易被淀粉酶“剪切”,葡萄糖分子的释放速度更快,也就更容易升高血糖。所以,需要控血糖的人一定要慎重选择带“糯”字的食物,比如糯米糕、糯米鸡、糯米饭等。此外,无论是哪种粗粮,用于熬粥时都不要熬得太软太烂,粥越黏稠,升糖指数就越高。
粗粮细作,去“真”存“伪” 越少加工的谷物越健康,否则可能导致升糖指数变化。即,吃进去时是整粒形态的粗粮,升糖指数不高;但精加工后就会引起血糖快速升高,比如,速食燕麦片、玉米片等。这种食物是经过预熟化处理的,加工过程会破坏β-葡聚糖,对餐后血糖上升的抑制效果减弱。一般来说,相比细颗粒的速食燕麦片,粗颗粒的燕麦片升糖指数会稍低些,若要购买速食燕麦片或玉米片,可尽量选择大片、大颗粒的产品。
冲粗粮糊,不妨用牛奶 淀粉类食物被打碎、加热后,消化速度会明显加快。研究显示,红小豆和燕麦常压煮熟后的升糖指数分别为25和61,而在焙烤打粉用沸水冲糊后,升糖指数会分别上升到75和82。芋泥、薏米、扁头等也是如此。为改善口感和味道,不少商家还会在被打成糊糊的粗粮中添加很多糖,这样会对血糖的影响更大。若能用牛奶、豆浆代替水冲调粗粮糊糊,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升糖速度,增加营养,并改善口感。此外,如果早餐选择粗粮糊糊,可以先吃一点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鸡蛋、水果等,把糊糊放在最后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升糖速度。
粗粮食物,多硬少软 一些经过加工的“全麦面包”,即使全麦粉含量很高,依旧比大列巴、法棍等硬质面包的升糖速度快。从工艺上说,大列巴、法棍的含水量较低,口感干硬,需要长时间咀嚼、消化和吸收,而含水量较高、口感较为蓬松的吐司面包,哪怕含有麸皮和全麦粉,也会因为易咀嚼易消化吸收,而使升糖速度变快。
血糖高,也不能只吃粗粮 粗粮吃太多,容易感到不适,比如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反酸、打嗝等。从控糖的角度来说,粗粮和细粮最好控制在1:1或者2: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谷类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一日三餐中应至少一餐要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如果能把全谷物均匀搭配到三餐中,效果更好。在粗粮的选择上,建议多选“麦”和“豆”,如燕麦、大麦、黑麦、荞麦等,以及红豆、绿豆、豌豆、蚕豆、芸豆、鹰嘴豆等,更适合控糖人群。肠胃功能较好的人,可以一半粗粮、一半细粮,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粗粮可以占三成,晚上应尽量不吃豆类和杂粮,可以选择薯类,但不要打成泥或糊糊。此外,细嚼慢咽也是一个控糖的好方法,早餐用餐时间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午、晚餐为20—30分钟。(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