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漯河市瞄准“一二三四五”目标,坚持以“三链同构”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服务企业为根本,推动中国食品名城建设高质量发展。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漯河市坚持“三链同构”推动食品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受到通报表扬。
新时代漯河之中国食品名城建设
站位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添浓彩,建设中国食品名城,使之成为漯河的味道。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健全链条、丰富品种、提升品质、完善功能、扬长补短,提高先进制造水平,完善服务功能,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强化食品安全,加快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打造国内领先优势凸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食品名城。
坚持一个遵循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指示精神,漯河市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以特色产品提升价值链、以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致力建设“三链同构”示范市,保持了食品工业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前9个月,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呈现出“5678”的发展态势,即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3.4%,较去年年底增加6.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7%,占全市工业营业收入的66.8%,较去年年底增加6.4个百分点;税金总额同比增长5.3%,占全市工业税金总额的79.4%;利润同比增长12.2%,占全市工业总利润的81.9%;102个中国食品名城建设重点项目前11个月完成投资141.6亿元,占年度投资的102%,超额完成任务。全市食品工业规模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占全国的六十分之一。
形成两大链条
纵向链条上,漯河市在食品产业链前端,突出抓好了“双汇产业化工程”,采取“龙头+基地+农户”的形式,建立起企业与农户之间互利共赢的联动机制。全市成立7个小麦产业联合体和1个玉米产业化联合体,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个,食品工业拥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9家。在食品产业链中端,着力培育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及整个产业链快速发展。双汇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品牌价值高达704.32亿元,连续多年名列中国肉类行业第一,母公司万洲国际是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食品饮料100强企业第一名,并成功入选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卫龙食品成为全市继双汇发展后第二个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工业企业,中大恒源生物科技成为世界知名的绿色天然色素供应商。在食品产业链终端,漯河港建成运营,漯河“通江达海”梦想实现;全市快递业务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漯河成为全省唯一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横向链条上,漯河市着力推动“六个打通”,助力产业间、企业间市场要素的共享。一是打通食品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经开区智能食品装备专业园区一期5.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竣工,4家食品机械企业及1家食品机械展示交易运营公司已入驻。临颍县河南(广东)智能装备产业园积极招引豫商,广东东莞的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入驻。二是打通食品产业与造纸产业。占地2.3平方公里的临颍食品饮料包装专业园区已招引台湾宏全食品包装、福贞包装、南街村包装等龙头企业入驻,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食品饮料包装产业基地。三是打通食品产业和医药产业。郾城区微康生物益生菌项目3个车间年初达产,年产值3亿元,二期1000吨菌粉项目已确定建设。四是打通食品产业与盐化工产业。舞阳县医药化工专业园区建设初步方案已完成,总投资56亿元的60万吨食品级、医用级、注射级小苏打项目全面开工。五是打通食品产业与物流产业。大力支持双汇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制定,前11个月全市冷链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六是打通食品产业与动物饲料产业。总投资10亿元的宠物食品科技产业园在召陵区动工;在建的美国嘉吉20万吨预混料项目将利用玉米提取淀粉和果糖后的副产品加工饲料母料,形成玉米深加工全产业链。
搭建三大平台
会展平台。自2003年起,漯河市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八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加速了食品产业优势资源向漯河集聚。第十八届食博会共有60个投资项目集中签约,线上线下成交和意向采购额达439.7亿元,逆势增长3.7%。
研发平台。漯河市建立科技创新券制度,鼓励企业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加快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漯河市休闲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和河南省休闲食品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提高公共研发能力。截至目前,漯河市已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科技园,与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共建了漯河工作站,与江南大学建立了长期全面合作关系,成立了河南工业大学漯河工学院(本科学院),全市食品行业共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博士后研发基地2个、院士工作站2个、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日益完善。
检测平台。漯河市发挥好国家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肉及肉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字号食品检测机构优势,为食品企业提供高效、安全、权威的检测。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建设了食品质量检测中心,个性化单品检测水平不断提高。
完善四大体系
产销对接体系。漯河市积极引导市食品工业协会、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会员企业间的产销对接,减少物流成本。特别是发挥双汇发展集中采购白糖平台功能,提高漯河食品企业用糖质量、降低用糖价格。
质量标准体系。出台《漯河市市长标准奖管理办法》和《漯河市标准化战略发展规划》,设立“市长标准奖”,一次性奖励50万元。全市80%的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导入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全市共发布农业地方标准248项,主导起草20多项省级地方标准,参与制订、修订与食品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39项。全市无公害农业标准化覆盖率、生猪规模养殖率分别达95%和90%以上。
监测预警体系。漯河市每月编发工业经济运行月报,分析食品工业运行态势;搭建“企乐无穷”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产业预警信息和企业解决方案,进行“一站式”服务。
安全追溯体系。漯河市将食品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体系“一票否决”范围,致力打造“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化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实现了肉类蔬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建设五大基地
全球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全市年屠宰生猪能力达600万头,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年产肉及肉制品170万吨,占全省的70%。
全国知名的休闲食品生产基地。全市已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3个。
全国最大的冷链物流产业基地。全省9家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漯河独占6家;全市冷藏车拥有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漯河查验区成为中部内陆地区唯一的进口肉类指定口岸。
全国重要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目前,全市食品工业已形成肉类加工、粮食加工、饮料加工、果蔬加工、包装材料、食品机械六大产业链,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1类食品行业中,漯河市拥有18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麻辣面制品、火腿肠、冷鲜肉等单品产量居全国第一;年粮食加工量达600万吨,占全省的15%。
行业领先的食品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全市建设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新生代职工创新空间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基地50余个,双创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今年9月,漯河市人民政府与江南大学签订协议,致力打造“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漯河分中心”,掀开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我们以‘健全链条、丰富品种、提升品质、完善功能、扬长补短’为路径,持续深化‘三链同构’,不断提升食品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确保食品工业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致力打造国内领先优势凸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食品名城,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漯河市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郭海方 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