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送一”“第二件半价”……每当逛超市,这样的打折降价标志总是特别吸引人,有蔬菜、水果、面包、鸡蛋、零食等“临期”食品。然而,“临期”食品安全吗?消费者应如何选购才安全?
市民选购临期食品 郭雅霞 摄
临期食品应醒目提示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2012年1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文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也就是说,到了保质期临界期限的食品,需要告知消费者并单独出售。
对此,记者特地走访了市区几家超市。6月21日晚,在宝岛路某超市的牛奶专柜里,有不少牛奶是第二件半价,但柜台上并没有明确的提醒标志。记者挑选了其中一款鲜奶,还搭售有一排酸奶,仔细一看鲜奶的保质期还有10天,还是比较新鲜,但酸奶的保质期仅剩4天。“只要没有过期,就可以放心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超市清理临期食品常用的方法。“要是不低价处理,最终就只能丢掉,也是浪费。”该工作人员坦言道。
随后,记者又来到德辉某超市,在水果、蔬菜区里同样有不少低价处理的商品,但还是没有看到任何临期的提醒。“水果和蔬菜的保质期短,每到晚上8点,超市都会就一些水果和蔬菜进行低价处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超市的损失,也可以保证食品的新鲜度。”工作人员表示,但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即将过期的商品。
不同食品保质临界期不同
那么,食品保质临界期到底有几天?“这要分具体情况。”据业内人士介绍,不同的商品保质期不同,临界期的时间也不同。
其中,标注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比如罐头、糖果、饼干等食品;标注保质期6个月到不足1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比如方便面、无菌包装的牛奶、果汁之类的;而标注保质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5天,主要是一些真空包装并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饭等;
第四类,标注保质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0天,主要是一些灭菌包装的肉食品、鲜鸡蛋等;而标注保质期更短一些的,在16天到不足3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5天,如酸奶、点心等;
最后一类,标注更短保质期,比如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4天,例如新鲜牛奶、现做现卖的主食、未灭菌的熟食、未灭菌盒装豆制品等等。
临期食品是否安全?
那么,临期食品能不能吃?长期吃会有损健康吗?业内人士认为,食品安全与否要看食品的品质有没有变化。要是临期的番茄罐头,如果完全没有坏,没有漏气,微生物没有超标,那就还是安全的。对于一些短保质期的食品,临期时风险就相对比较大。
业内人士提醒,临期食品如还在保质期内,大部分是可以放心购买和食用,但购买临期食品应按需购买,不要囤积,以免过期变质造成浪费,购买的临期食品最好在保质期内吃完。(郑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