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和食品企业之一,嘉吉于上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得益于改革开放以及鼓励外资发展政策的出台,如今嘉吉在中国已经拥有50多个业务运营点和数万名员工,涵盖农产品供应链、动物营养、食品配料及应用等领域的业务。
去年,为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嘉吉任命了中国区第一位中国籍总裁。服务嘉吉19年的刘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市场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嘉吉既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又是见证者。
刘军认为,中国在整个嘉吉全球布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全世界就目前来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中,随着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提升,在未来5到10年,没有比中国潜力更大的市场”。
见证:开放政策 持续升级
上世纪70年代,《中美联合公报》发布后不久,嘉吉便开始了在中国的贸易活动。那时嘉吉曾协助中国将富余的玉米出口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而当有的年度个别品种如小麦出现暂时短缺时,嘉吉则会协助将北美或澳大利亚的优质小麦进口到中国,满足国内需求。
刘军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最初嘉吉在中国发展只能做贸易。“那个年代在中国做合资企业是很难的,贸易是最初能参与中国发展的方式。一开始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连公司都不能注册。‘首代’这个名词是怎么来的?外企刚开始在中国只能有个办事处,那个办事处的代表叫‘首代’。”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中外合资形式开始出现,但按规定,中方的投资比例要大于50%,即中方控股。到了1986年,中国政府进一步放开了外商投资政策,才允许外商在中国设立独资公司。
1987年,嘉吉正式进入中国,在山东建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成为当时屈指可数投资农产品加工业的外资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的摸索,自1992年起,嘉吉启动了大规模的落地投资。除了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理念,嘉吉还把全球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引入所有生产体系。
“不断开放的政策对外资来说非常重要。早期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我们来说是重大利好。而现在国家更多地给予外企国民待遇,让外企和国内企业都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这对嘉吉在中国的发展非常关键。” 刘军说。
今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下称《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日,“外资三法”也将废止,此后,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将适用同一部法律。7月30日,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正式实施,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
“从这些举措可以看出,这40年来,外资进入中国从以做贸易为主,到合资企业,再到现在可以独资控股和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没有改变,但政策开放的力度非常大。”刘军表示。
过去7年间,嘉吉在中国的投资翻了一倍,无论是员工数量还是业务范围都发生了变化。“对于嘉吉来说,我们原来从事的油、大豆压榨和玉米深加工行业一度被国家严格管控,而现在这些行业实现了开放,完全自由竞争。眼下中国的GDP约占全球的15%-20%,但是嘉吉在中国的业务在全球的占比与此还有较大差距。我们会持续投资中国,并提升嘉吉在全球业务中的份额。 未来7年里,我们争取把嘉吉在中国的业务再翻一倍。”
战略:入乡随俗 本土发展
从一个办公室到50多个运营点和上万名员工,短短30年,嘉吉快速的本土化融入助力其在中国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刘军表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发展要入乡随俗,本身核心的东西不能变,但是要具体面对、理解当地的市场,用好当地的人才,要本土化,处理好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这是很重要的。
2012年,刘军成为嘉吉第一个中国籍的事业部总裁,2018年成为中国区第一位本土化的总裁。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2000年以前嘉吉采用的是全球事业部,公司的大部分决策都是在美国或者欧洲做的,不仅距离远决策速度慢,做决策的人本身没有身处第一线,一些想法可能会和中国市场、竞争的环境不相适应。“在2004年底至2005年的时候,嘉吉派了几个领导到中国,直接把事业部放到中国。这样在当地就有权做决策,比如投资、建厂、合资、合作等,使整个公司内部工作流程加快。现在大多数职能部门的领导已经换成了中国的本土人才”。
除了启用本地人才,刘军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整个经营环境也在发生变化,除了更自由、更开放以外,政府也正塑造一个相对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嘉吉欢迎这样的变化,正确行事一直是嘉吉内部的指导原则。
刘军向记者解释道,“一个企业被认可是需要时间的,像我们这样的B2B企业,最后一定是靠口碑成就的。长期来看,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当然,其他一些因素也非常重要。首先,食品安全和品质是关键;其次,要保证产品开发、采购、供应、运输、储藏、生产、制造和配送,要按最合理的时间及时地把产品送到客户的手里;最后,最好能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解决消费者的问题,为他们创造价值。”
与此同时,嘉吉也和非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在全国资助学校,做环保等社会责任项目。“嘉吉也在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这里不是指为了卖产品,而是思考作为公司、作为雇主、作为当地的大型企业,究竟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对于嘉吉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军说。
刘军坦言,“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外资进入中国这几十年来是有一个变化的。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内,更多的是国内企业向外企学习,比如向麦当劳学快速餐饮,向可乐和宝洁学做品牌。像嘉吉这样的企业来到中国,给农业与食品领域带来了很多原来国内没有的新东西与一些先进的理念。而眼下国内发展较快,有很多东西已经很先进了,这就变成了国内外企业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成长的过程,而这才是一个比较健康、良性的过程。”
推进:食品安全 品质优先
中国这70年的变革与发展,深刻改变了农村面貌,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逐步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158亿斤,比1949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2.6%。
刘军表示,中国农村总体的土地面积很大,产量较高,但是农业生产者比较分散,单一生产者的规模跟发达国家比有一定的差距。生产者的分散导致中国农业在耕作的技术、化肥的使用、风险的控制上等都将面临一定的挑战。“未来农业要发展,一定要靠科技来解决问题,另外要适度的规模化,在这一点上,中国农业确实还有很大的潜力”。
以前国家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连续多年施行玉米临储政策,2016年,国家将该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刘军认为,这意味着国家将通过市场力量、市场化轨道来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实际上,这也是整个行业和社会的共识,要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法制法规的健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越来越注重高品质。”
虽然嘉吉生产的产品大多不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食品,但嘉吉却把食品安全责任始终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今年嘉吉在安徽省滁州市投资3.38亿元扩建其动物蛋白深加工二期工厂。该项目涵盖饲料、种鸡、孵化、肉鸡、初加工以及深加工等禽肉供应链的所有环节,通过这一整合的供应链,嘉吉能够在两个小时内追溯到产品在每一个环节的信息,有效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
刘军坦言,现在在国内的一些领域,比如乳品、饮料和方便面等,注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意识逐渐提高,各个行业都有一些负责任的大企业来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既是行业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展望:消费升级 前景看好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不断升级,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改变,这将给农业和食品行业带来很多机遇。
刘军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从种玉米的角度来说,农民很难实现收入的快速增长,只能靠扩大规模。但是如果未来消费逐渐升级了,大家对食品的品质和附带价值有更多的需求,这对农业来说就是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随着消费的升级和换代,人们希望食物口感更好、更健康。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会,开发新的产品。比如,老百姓需要吃得更健康,选择更多,不但传统肉类市场会有更多发展机遇,植物蛋白也会越来越火,会有更多的需求;早些时候大家都使用普通的甜味剂,像蔗糖、麦芽糖、果葡糖等,现在大家需要像甜菊糖等新的低能量甜味剂。”
刘军认为,消费升级并不一定代表整个规模的绝对扩大,但是提高了消费者的体验和满意度,也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机会巨大。
目前,嘉吉90%的业务与农业和饮食相关。刘军表示,未来,嘉吉要逐渐从深耕传统行业向追求生活更美好、更健康的方向转变,要研究如何更符合国内的发展趋势。
今年,嘉吉旗下美丽护理业务全新的亚太个人护理研发应用实验室在上海揭幕,将致力于为中国客户和消费者提供天然可降解、环境可持续的个人护理原料解决方案。
刘军告诉记者,嘉吉做个人护理业务可能看起来与传统业务相比有一定的跨度,但是这不是完全凭空想出来的。“在传统行业里面,比如做油和淀粉,其中会有一小部分产品只要稍微再深化下去,就可以变成用来做护理的化妆品或者是药品的原料。从这点来说,我们的创新业务和传统业务是有一定相近性的。换句话说,这些业务是可以从生产的环节中继续延伸的,是自然增长的”。
目前,中国还是全世界电商最发达的国家,给嘉吉这样的企业通过新的渠道、新的方式来做营销提供了条件。刘军表示,虽然嘉吉大部分做的是传统业务,但也在尝试积极拓展电商渠道。“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有些事情不仅仅是自己来做的,还要与成熟的其他企业、平台等合作。未来嘉吉既要把传统的业务做大、做好,还要不断地尝试新的东西,拓宽自己的领域”。(李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