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这些时令“春菜”让孩子吃出健康

2022-03-16 16:06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编辑:黄威

野菜、春笋、春茶、枸杞、生梨……在春天,吃时令春菜才能吃出春天的健康。度过了新鲜蔬菜供应偏少的冬季,到了阳气升发的春季,这些既升发又富营养的新鲜果蔬,以及清淡健脾的食物、茶品都是帮助孩子们安然度春的食补佳品。

春季风多寒湿——多吃葱姜蒜防病又杀菌

春天气候往往变化无常,虽万物复生,也容易细菌滋生,正所谓“百草发芽,百病发作”,是流感、肺炎、鼻炎等的高发时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营养科主任张静指出,葱姜蒜这类辛温食物,有促进消化、消炎、杀菌等作用,在做到平衡膳食,食物多样性的同时进食一些葱姜蒜,在春季有助于预防流感等疾病。

然而,张静提醒,葱姜蒜虽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进食。葱叶中含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钙,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但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特别是溃疡病的人不宜多食。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会选择喝生姜汁止吐,然而,喝生姜汁仅对因受寒引起的呕吐有效,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一定适用。大蒜含有一种杀菌能力特别强的大蒜素,它能够杀灭多种病菌。在春季,每天吃上几瓣大蒜可以有效起到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作用。然而,由于蒜中含有蒜氨酸,在受到冲击,如拍碎后在蒜酶作用下会形成蒜素,对于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也不适合空腹食用。“总而言之,由于葱姜蒜均属刺激性食物,患有口腔、咽喉、肺部炎症及肿瘤患者建议减少食用。”张静总结道。

春季过敏多发——喝薏仁粥健脾祛湿

春季是流感多发时节,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日子。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皮肤病的人,一遇到气温突变,或花絮拂面,粉尘飞扬,旧疾就会复发,甚至加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任建琳主任医师提醒,此时养生宜调养脾胃,应忌食寒凉食物,多食甘平类食物,少吃酸,可适当喝山药薏仁粥,以养脾脏之气,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任建琳特别指出,此时还应顾及自身体质,切不可单纯为了祛湿而祛湿。她建议,如果体内真有湿气,不妨喝些山药薏仁粥。从中医角度来看,山药性甘平,薏米仁性凉味甘,长期食用可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若身体有些水肿,可再搭配小豆类利尿消肿;若感到心烦,可与莲子一起熬粥服用;若平时大便较稀,可加白扁豆。

春困疲劳——饮春茶补水解疲

春天孩子各种毛病不断,忽冷忽热容易感冒,多风干燥,春困“爬上”眼睛……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周冬青支招,喝五杯春茶来缓缓。

春困袭来,不妨饮一杯熏衣草柠檬茶振奋精神。周冬青介绍,熏衣草有滋补、舒缓压力的作用;柠檬具有利尿缓解头痛的作用,并且其散发出的淡淡香味可使人精神振奋。

而玫瑰薄荷茶可提神散热。玫瑰花具有活血化淤、舒缓情绪的作用,薄荷则可缓解疲劳,使人感觉焕然一新。

若感觉劳累,菊花人参茶可以帮助缓解疲劳。周冬青解释,人参含有皂甙及多种维生素,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可以增强体质,有效缓解疲劳,而菊花气味芬芳、具有祛火、明目的作用。

百合补水茶最适合春燥者补水养阴。百合是补水的佳品,尤其是鲜百合,买回家煮水喝,可以给身体补补水。不过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喝太多。如需丰富味道,还可以加入几粒枸杞。

胃肠不适者则可饮冰糖薄荷茶帮助解腻。它可以帮助消化,尤其适合肠胃不适或是吃了太过油腻的食物后饮用,也可缓解学习的压力并可提神醒脑。此外,由于薄荷具有一种独特的芳香,不仅能齿颊留香、口气清新,还有助消除牙龈肿痛。

口干舌燥——食生梨润肺去燥

春天,人容易感到口干舌燥、咽痛音哑,加之一些细菌、病毒开始活动繁殖,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因此,上海闵行区中医医院心脑病科主治医师舒晓明表示,春季不妨吃些梨润肺去燥。

舒晓明介绍,梨被人们称为“天然矿泉水”。它多汁、少渣,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葡萄糖、果酸、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梨性寒味甘,具有生津止渴、利尿、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作用,最适宜春季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

然而,梨虽好但也有一些禁忌,有些人不宜多食。舒晓明指出,由于梨性偏寒,含果酸较多,多吃会伤脾胃,故脾胃虚寒、胃酸多者应少吃;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频者,忌睡前吃梨;腹泻、血虚、畏寒、手脚发凉的患者不宜多吃梨;梨含有糖量高,糖尿病者当慎食;慢性肠炎、胃寒病患者忌食生梨。梨不应与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泻。因梨味甘,微酸,性寒,而蟹味咸,性寒,具有微毒。二者皆为冷利之品,同食伤肠胃。

清热通便——春笋正当鲜

“尝鲜无不道春笋”,此时正是春笋尝鲜的好时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中医科主任陈越主任医师表示,春笋被誉为“素食第一品”“春天的菜王”,它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

竹笋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促进肠道蠕动、吸附脂肪、帮助消化和排泄。中医认为,春笋味甘、性寒,具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等作用,还可清胃热、肺热,安神,在食疗食养中被广泛应用。

陈越介绍,咳嗽多痰、胸膈不利,常吃凉拌笋有益;春笋煮粥食用,对胃肠有热、小便不利、大便不畅有很好的作用;食用竹笋烧肉,可滋阴益血;芝麻油焖笋,能化痰消食;小儿患麻疹,可食嫩笋尖做的汤,使麻疹出透,缩短病期。

陈越提醒,过敏体质的人过量食用春笋可能影响健康;患有严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慢性肠炎等疾病的患者应忌食;15岁以下者尤其不宜多吃;脾胃虚弱者以及复发哮喘者不宜吃笋;春笋中难溶性草酸钙含量较多,因此尿道结石、肾结石、胆结石患者不宜多食。

陈越表示,水溶性维生素都怕热,如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因此,家长在炒菜时应注意避免小火焖,而要用旺火炒。同时可加少许醋,以保留维生素。此外,过敏人群或体弱者在用笋片、笋丁炒菜时,可先用开水把笋烫5~10分钟。这样既可高温分解大部分草酸减少弊端,又能使菜肴无涩感,味道更鲜美。

古人常说“不时不食”,讲究的就是吃东西要按季节、应时令。这里提醒家长们:饮食养生要遵循四季规律,在恰当的时节吃适合的食物,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的体质条件和身体状况,让孩子吃对合适的食物,才能对身体健康有益。

特别提示

吃“龙食”因人而异

3月4日是农历二月初二。在我国北方地区,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期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这一天,人们除了理发,图个“龙抬头”的吉祥寓意,还会将日常的美食加上“龙”的头衔以示吉庆。如吃猪头肉称“挑龙头”、吃面条称吃“龙须”、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米饭叫吃“龙子”。

民间也确有二月初二家家户户要吃猪头肉的说法,将其比作为“挑龙头”。猪肉,不但营养丰富,而且食疗价值也很高。猪肉有补气血、益精髓、滋阴,补心肺、解热毒、压丹石的作用。这里提醒大家,猪肉虽好,也应适量。从中医角度来说,猪肉属于发物,多食亦致胃肠饱胀、腹泻等,儿童肥胖患者、高血压患者以及胃肠虚寒者,都应慎食或少食;脾虚的孩子多吃容易生湿成痰。

在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但还是提醒家长们,油炸糕是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儿童肥胖者、高血压患者应少吃。中医认为,辛能散风、驱寒,甘能健脾,淡能渗湿,应少食油腻食物,适当地增添甘味,顾护脾胃阳气,以养脾脏之温。

健康提示

春季饮食不主张进补

“龙食”“春菜”应该怎么吃?春季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另外,春季饮食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选择,普通健康人群不主张大量地进补。

早春时,孩子还应该多吃一些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肉、鸡肉、鱼类、虾等,这些食物中富含蛋氨酸,这种物质能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另外,还应该多补充一些高能量的食物。除了米、面、杂粮以外,还可以多吃一些豆类、乳类、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物质。

根据春天阳气升发的特点,春季的进补应该以轻松疏散之品为宜、滋腻之品为忌;应选择平补、清补的饮食,提高正气,清化郁热。大米、小米、薏仁米、荞麦、黑芝麻、豇豆、扁豆、黄豆、赤豆、豆浆、山药、大枣、核桃、栗子等,性质平和,具有补脾益气的作用。春天要注意少吃寒凉、油腻、难消化的食品。

一定要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白菜、油菜、西红柿、柑橘、柠檬等新鲜果蔬,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富含维生素E的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综合自人民网、央广网、《新民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