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重庆合川区劳动教育植入学生成长的根与魂

2020-05-09 10:04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编辑:完美体育·WM

中国食品安全报讯 (谭茭 李巧 李达毅) 劳动是创造的基础,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显得尤为迫切。

重庆市合川区,结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结合区域行知文化,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战略规划、课程落地、评价管理等方面全力推进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让劳动教育真正植入学生成长的根与魂。

三个结合劳动教育扎根本土文化

新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为此,合川区从顶层设计、战略布局上做到三个结合:

与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相结合。全区围绕“建设西部应用技术教育和基础教育高地”的目标,积极探索“五育并举”的育人方法、模式,将劳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推动全区教育“创特色、树品牌、促提升、有品质”。为此,全区推动劳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制定《合川区中小学劳动教育“4个3”工作指南》,从劳动课程的“三个落实”(落实课程计划、落实学科渗透、落实课程开发),校内劳动的“三化”(净化、美化、趣化),校外劳动的“三进”(进田间、车间、社区),家务劳动的“三单”管理(学生作业单、家长任务单、劳动评价单),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对劳动教育进行系统化的行动指导。

与区域发展的行知教育特色文化理念相结合。合川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二十三常能”基础上,提炼符合时代发展、学生特点的“新二十三常能”框架。新框架分生活力、自动力、创造力三大类,涵盖会家务、会种养等23项劳动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与家校社资源的充分利用相结合。合川劳动教育纷纷走进家庭、社区,走进田间、车间、社区,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和劳动体验活动。在合川,凡年满14周岁的中学生全部注册成为志愿者,每年参加志愿服务时间不低于12小时;6周岁-14周岁学生由监护人陪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全区学生接受劳动教育覆盖率100%,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全学段覆盖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合川区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以凉亭子小学为例。校园劳动课程包括“争做每日劳动小能手”、劳动种植课程等;家庭劳动课程主要以“争做居家劳动小达人”为主,包括房间整理、厨房实践等;社会劳动课程则以“争做文明劳动实践者”为主,组织学生参加助老助残、绿化美化劳动等公益活动。

合川劳动教育在全覆盖的同时,注重针对性、开放性。各中小学把劳动课纳入教学计划,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保证每周1节劳动课,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确定不同目标。

在坚守国家课程的同时,各中小学以“新二十三常能”为主题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推豆花、做桃片、园林绿化、木工制作……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到服务性劳动,这些课程大多采用主题式、项目式、体验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

在育才学校,因地制宜,打造出室内加室外“劳动教育大教室”,有荷园、花园、菜园、果桑园、民俗文化园、种子陈列室、养殖区等。课程从小到学生简单常规劳动项目如:洗脸刷牙、整理书包,大到农耕、种养、开耕仪式、内务整理比赛、劳动产品义卖市场等。此外,高阳小学的“盆景制作及鉴赏”,嘉滨路小学的整理收纳,龙市中学的精美竹编、花鼓等;育才职教中心的合川桃片、合川峡砚非物质文化传承课程……每所学校开发了不少于3门的校本劳动课程。

劳动重“育”在劳动体验中筑牢核心价值观

劳动是立身之本,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但更重要的是以劳树德,以劳塑魂。

《意见》指出,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合川区认为,劳动教育不能仅限于走马观花的参观体验,或只是动手、操作、方法层面上的思考,却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深层次的教育。劳动教育要筑牢核心价值观。

每年寒暑假,合阳中学有一份特殊的劳动实践作业,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到父母劳动的地方完成(或者协助)父母的工作,感受父母劳动环境和强度,一起认识劳动的价值及收获。

“第一次走进父亲工厂工作岗位,本来想帮下忙,没想到不一会就累得腰酸背痛,而父亲每天日复一日在这个岗位上重复劳动,为我们这个家,真的太辛苦了。”初二年级小宇在活动体验中,懂得感恩父母,比以前更加努力学习了。

爱家、爱社区、爱家乡,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深化家国情怀。

嘉滨路小学组建垃圾分类小志愿者队,走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文明意识,在志愿服务的劳动实践过程中,锻炼了组织能力、培养环保意识。西南大学银翔中学,通过走进养老院,参加敬老扶弱等志愿服务活动,播下爱心的种子,让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与日俱增……在走进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核心价值观也在学生中入脑入心。此外,劳动体验与学科课程的渗透相同步,也容易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

思居完全小学的“田园学堂”,在教孩子编织简单的竹制劳动器具、做一些手工作品,体验农耕文明的同时,同步配合语文课、思品课等学科学习。当劳动体验之后,和孩子们一起诵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学生更容易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实践从“心”在美化趣化中提升生活品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提升美好品质。为了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光荣,合川教育通过生活化、趣味化的快乐体验,从而让学生养成持续的劳动习惯。

钱塘中学采摘季节的劳动技能大赛是校园每年的一大盛事,评选出种植能手、养护能手等。评比项目包括亩产量、经营收入、结果率等指标。趣味化的活动设计,吸引每个孩子参与其中。双江小学的厨艺大比拼同样精彩,四五年级的小朋友也能熟练揉面团,制作馒头、花卷,还能做出回锅肉、鱼香肉丝、蚂蚁上树等传统川菜……让人叹为观止。

劳动教育的过程,也是融入知识、情感的过程,净化生活,美化心灵。

双槐镇中心小学的学生,除了传统种养劳动之外,还创造性地开发葫芦特色课程。除了种养任务设计外,融入学科知识,以种、写、画、制、秀等方式进行综合化学习,对葫芦进行再创作,培养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品质。

龙市小学的葫芦丝吹奏技艺也是一大特色,不仅在学校人人会吹奏,其技艺还从学校带到家里,走进乡村、社区,影响当地文化。如今,无论在其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无论男女老幼都能随口吹上一曲,劳动教育深刻影响社区、社会。

以提升生活品质为目的的劳动,让劳动教育更具生命力、创造力。走进龙市中学,可见由松柏、枯木、竹草等制作的众多特色盆景,盘虬卧龙、蜿蜒逶迤,有的似蛟龙飞腾,有的似百岁仙翁……别有一番韵味。要知道,这些古色古香的特色盆景均出自于师生之手。学生通过盆景栽培校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美化生活的能力。

类似这样的学校在合川很多。不少学校都建有劳动实践基地、园林景观园、创意制作园、家政实训基地等,长廊、教室、文化墙等校园的每一个空间都摆满了师生的创意作品,校园变得越来越美。

劳动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劳动技能,也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实现以美育人、以美育心。

家校社联动打造劳动教育生态圈

劳动教育包括生活、生产以及服务性劳动,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劳动。某种意义上说劳动教育不仅是学校一家的事,需要动员家庭、社会的资源和力量。

大南街幼儿园,注重家园共育,要求家人积极督促孩子,坚持完成每天一项家务,如洗袜子、整理衣物、拖地、择菜等;钱塘中学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开设家政课程,让家长充当老师。利用家庭现场授课、微视频分享等活动,让学生掌握1至2项生活技能。

疫情期间,合川教委与学生、家长联袂推出多期劳动教育微课堂,有阳台种植、我家厨房、收纳整理等多种主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田间、进车间、进社区……合川区以“三进”拓展校外资源,为劳动教育开拓新天地。

太和是著名的桑蚕之地,丝绸之乡。太和中学充分利用这一地域优势,开设了蚕丝工艺选修课程,通过走进丝厂体验,亲自动手煮茧、缫丝、晾干和消毒等蚕丝制作流程。5年时间,300余名学生在学校参与了蚕丝工艺的学习。学校还先后与太和特色花椒基地、太和万亩有机蔬菜园等13个单位签约,形成了3类(实践类、服务类、体验类)劳动教育基地。

此外,合川巴蜀小学的“青草坝萝卜”劳动教育课程,主动聘请农技专家进校授课为学校助力。合阳中学的学生组成调查小组,走访电站、工厂、餐饮、社区等地方,写出调查报告,其研究成果获得了重庆市科技小论文比赛一等奖。眼睛向外,功夫向内。通过整合家校社资源,合川区已成功构建劳动教育统筹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