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 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学生的劳动能力与实践能力却相当匮乏。2014年安徽省铜陵市瑞龙小学投入使用后,将该校园内几片空地利用起来,作为劳动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走进“不一样”的劳动课堂,在劳动实践中去发现、体验,提高自己的生活常识和实践能力。
家校共育 让劳动成为一种责任担当
在规划学校课程时,学校提出要让学校成为师生及家长心中的乐园,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学校变得更美。
学校开辟了一块近两亩的学生实践园地,不仅种植了日常的瓜果蔬菜,还培育了众多铜陵的特色物产。在活动课程设置上,每个班级承包“责任田”,不定期利用班会课等带领学生到种植园进行实践锻炼。学校也鼓励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科学课教师带领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活动,并在种植园开辟了专门的科普知识宣传栏,详细介绍种植园的蔬菜种类,让学生学以致用。
农作物种植需要专业人员作保障,学校专门安排了一名科学课教师和一名有种植经验的教师负责管理;每个班级根据需要聘请班级“种植师”,让有经验的家长参与进来,带着学生种植山芋、马铃薯、白菜、辣椒、黄瓜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农作物种植及相关科普知识。
学科融合 在劳动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将劳动教育与科技创新相结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在劳动实践中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不断提升劳动素养、科学素养,丰富自己的人文情感。
校园里开辟一片牡丹园,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提升审美素养。学校引进不同品种的牡丹,既指导学生进行牡丹养植,也开展牡丹的观赏绘画。学校的牡丹种植科技创新活动有声有色,先后举办了多次校园牡丹节。每年4月牡丹开放的季节,学校都会举行牡丹摄影展、绘画展、诗歌朗诵等活动。
学校引导学生种植独具特色的铜陵白姜,从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气候特征、土壤特点以及白姜种植过程和历史文化知识,从而增进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学校的种植基地活动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还被评为安徽省科普体验先行学校。
实践育人 在劳动中打造学校德育品牌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学校注重将劳动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进而懂得感恩社会、感恩他人的劳动成果。
种植园中,每一次果实收获,全校师生都要集体分享。学校将收获的黄瓜、西红柿以及桃子等,分配到各个班级,全体师生一起过“收获节”;也会鼓励少先队员开展“红领巾种植园地献爱心”活动,将收获的红薯以及其他农作物送到儿童福利院和敬老院,传递一份爱心;学校还开展“公益拍卖”活动,将收获的部分农作物进行义卖,义卖所得全部捐赠给儿童福利院,用以购买学习用品和必要的生活用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劳动助人的喜悦与满足。
当作物丰收时,学校还会邀请家长一起采摘,与学生一起体验课堂之外的教育。这样的劳动教育还体现在“亲子种植林”上。“种植林”原本是一块校内荒地,经过师生和家长共同开垦,在植树节由学生以认种的形式种下树苗,挂上自己的名牌……经过几年的努力,曾经的一片荒地已经变成了美丽的、四季风景不同的小树林,这既是学生劳动的成果,也是亲子感情的见证。
学校因地制宜开展系列劳动主题活动,通过“我与小苗共成长”“画画我们的校园”等劳动实践,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会尊重他人,在劳动实践中学习更鲜活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创造不一样的课堂。(王六九 陆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