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产专家与种植户在辽宁省兴城市的“花生提质固氮绿色增产-ARC耦合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区察看花生植株表现。
10月24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简称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对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沈阳农业大学花生研究所所长于海秋及其团队承担的“花生提质固氮绿色增产-ARC耦合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在辽宁省兴城市羊安乡刘八斗村应用示范区进行实打实收现场验收。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代表专家组宣读了现场验收结果:应用花生提质固氮绿色增产-ARC耦合技术(简称ARC耦合技术),增强了花生结瘤固氮能力,显著降低了花生果腐病等病害危害程度,提高了花生荚果外观品质,单株饱果数显著增加,常规施肥+ARC菌剂处理示范田块比不施ARC菌剂对照田增产16.98%,增产效果显著,真正实现花生增产增收、品质提升,建议在全国花生主产区大范围示范推广。
与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表示,ARC耦合技术对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助力大豆油料产能提升、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加大推广力度,共同助力辽宁花生产业健康发展,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该技术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李培武院士团队历经20多年研究形成的促进花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新技术,2023年入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已在16个花生主产省试验示范推广。近两年,全国农技中心联合李培武院士团队在辽宁省花生主产区开展ARC微生物菌剂提质固氮耦合绿色增产关键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在探明其诱发花生结瘤固氮、增产增效与减毒素减成本效果,总结集成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花生种植遇瓶颈
连作障碍亟待解决
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优质花生主产区,年均种植面积超54万公顷,总产量约170万吨。其中,辽宁发展花生产业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品质优势和比较效益,是重要的优质花生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在辽宁,花生已成为除玉米、水稻外的第三大作物,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作物,其中烘焙花生和花生米分别占我国花生出口总量的52%和28%。然而,辽宁花生单产仍然低而不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影响花生单产的一大问题是连作障碍。长期连作导致花生需求较多的元素在土壤中严重匮乏,造成根际土壤养分失衡,最终导致花生养分吸收能力显著降低,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根、茎、叶不能更好地生长,开花数量减少,荚果数、饱果数、饱果率降低,果腐病等病害日趋严重,最终造成减产。
辽宁当地的种植户通过将花生与玉米轮作或间作来解决连作障碍问题,但如此花生的种植面积得不到有效保证。ARC耦合技术的应用,为花生连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兴城市羊安乡刘八斗村秋明家庭农场的主人周秋明体会到了应用这项技术的好处:“由于地块连续种植花生超过10多年,造成土传病害异常严重,花生白绢病、根腐病、果腐病高发。今年由沈阳农业大学于海秋团队试验应用ARC菌剂,发现此菌剂对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传病害效果非常好,处理组比对照组土传病害明显减轻,增产效果明显。”
源头控制黄曲霉
提质固氮减成本
花生、玉米等粮油产品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其污染阻控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同时,作为豆科作物,花生属能够与土壤根瘤菌共生结瘤固氮,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作物养分氨,但自然状态下花生根瘤数量少,固氮效率差,难以满足高效绿色生产需求,提高花生结瘤固氮效率同样是行业难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介绍,ARC耦合技术自2020年起连续4年在全国花生主产区示范应用,不仅从源头控制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提高花生品质、保障人民消费安全,还能促进花生结瘤,显著提升花生单产。
2022年,全国农技中心对全国花生主产区16省40个花生示范点现场测产结果表明:高、中、低产田及盐碱地四类产田普遍显著增产,平均增产19.67%。花生果表面黄曲霉产毒菌丰度降低了60%以上,花生仁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下降了80%,黄曲霉毒素源头阻控效果十分显著。
ARC耦合技术打破了豆科作物共生固氮理论的现有认知,具有“两固”(固氮、固碳)、“三增”(增产、增效、增安全)、“五减”(减毒、减损、减肥、减本、减碳)的巨大潜力,应用前景广阔。
兴城市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占耕地面积70%以上。兴城市长期与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保持合作关系,共同完成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花生与粮棉轮作制度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春花生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多个花生产业前沿的攻关项目,为兴城花生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几年,兴城市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一些尖端的新肥料、新品种引进来,对兴城花生单产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农业农村部门要总结好的种植经验、好的做法,推广优质肥料、良种良法,让兴城市花生的产量更上一个台阶,达到助农增收的目的。”兴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贵军对兴城花生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示范推广见成效
提高单产增产能
2023年全国农技中心联合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加大了ARC微生物菌剂提质固氮耦合绿色增产关键技术在辽宁的试验示范工作。辽宁省绿色农业技术中心在花生主产区安排6个花生试验点,其中沈阳农业大学花生研究所在兴城市、阜蒙县、义县、凌海市、康平县等5个产区开展ARC菌剂试验示范研究。
于海秋向记者介绍:“我们在进行试验示范的过程中,遵循李培武院士团队设计的减肥梯度要求,就是以当地种植者的全肥用量作为对照,在此基础上加上ARC菌剂,这是一个处理。接下来就开始逐层次地减肥处理,从开始减10%的化肥,到减25%、40%、55%等几个梯度来进行相关的试验示范,就是为了探明该地区化肥适宜的施用量,最终能指导种植者减少施肥量,做到节本增效。”
辽宁阜新市常年花生种植面积超130万亩,涉及花生产业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超百家,花生初加工业户超2500户,已逐步成为东北花生的加工集聚区。
10月17日,辽宁省绿色农业技术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对于海秋教授团队负责的阜蒙县泡子镇怒河土村试验区进行机械化实地测产验收。专家们对花生植株察看发现,采用ARC耦合技术后,花生根系生长更旺盛,结瘤数量更多,根瘤活性更强,根腐更少,果腐病、白绢病等病害显著降低,花生果多、果白、颗粒饱满。实打实收测产结果表明,施用ARC微生物菌剂后,增产效果显著。其中,全肥+ARC菌剂处理,花生折合亩产401.40公斤,比对照增产28.17%,具有显著的提质增产效果。在该试验区即使减肥40%+ARC菌剂处理,花生折合亩产仍达336.08公斤,比对照增产7.32%。
执行试验任务的阜蒙县惠广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洪武告诉记者:“正常年份我们这儿的花生亩产是500多斤,今年后期有秋吊(早衰),在收获前几天还下了雨,一亩地要少收二三十斤。试验地块也不是什么好地,顶多是个三等地,能达到这个效果非常成功。明年我们要加大推广力度,再拿出300亩地应用花生ARC耦合技术。”
全国农技中心总农艺师王积军表示,应在花生产区加大这一技术的推广力度,共同助力全国花生产业健康发展。要强化基础研究、加快新产品研发与技术集成示范,切实为花生等油料产能提升提供科技支撑。(于险峰 张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