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H的黑暗时刻
上世纪20年代,科学家第一次发现HGH,但未被应用于医学实践。直到1958年,美国内分泌专家瑞本首次从人类脑垂体中提取出HGH用于治疗侏儒病,取得显著效果。
为实现规模化生产,科学家开始从尸体中提取HGH,但一具尸体只能获得大约1毫克的HGH。仅仅治疗一个人,一年也需要上千具尸体。此外还需要一部分供科研使用。为了更合理利用有限的HGH,美国政府成立了国家垂体机构(NPA)负责系统化地收集尸体提取HGH。
由于HGH在治疗侏儒症的出色表现,一些富豪阶层病患不惜重金购买,刺激了地下黑市的出现,成千上万的尸体从非洲运往欧美。当时的社会,黑奴往往被当做牲畜对待,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黑奴被买卖杀害用于提取HGH。
1963年瑞士科学家佛克韩顿在切除脑垂体手术中,观察到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在多种医疗方案下依然不能恢复,唯独注射了HGH之后,机体快速衰退的情况才得到缓解。
因此,科学家对HGH在抗衰老领域的作用有了初步认知。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与科学家开始加入HGH的研发。
基因技术的加持
DNA基因重组技术是获得HGH的最佳方式,其原理是按照人体自然分泌的HGH,将191个氨基酸分子以同样空间结构和排列顺序链接成一个大分子。这项艰难又细致的工作一直处于研发中,整个过程将近20年。
科学家曾尝试用大肠杆菌基因表达技术合成HGH,虽然含有191个氨基酸,但蛋白质结构不同,抗体产生率高,容易产生过敏反应。之后又采用哺乳动物细胞重组DNA技术合成,但细胞培养要求高、速度慢、吸收率低,动物源病毒也容易刺激肿瘤产生。
尸体依然是获取HGH的主要来源。尸源的复杂性加上当时提纯技术的限制,使HGH极易受到病毒污染,注射尸源性HGH的患者集中爆发了克雅氏病。1985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下令停止生产和销售HGH。
1986年,美国礼来药厂与美国加州大学合作,成功合成了与人体自然分泌完全相同的HGH,成千上万的侏儒症患者得到治疗。
HGH走入中国
同年,中国政府将HGH列入国家“七五”、“八五”重点攻关项目,在当时万元户都极其罕见的年代,国家投入2700余万,由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承担此项任务,郭礼和教授任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
1988年中国成功合成HGH。
1996年8月HGH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抗衰老。
1998年HGH项目获得国家二类新药证书,HGH成为继胰岛素后第一个列入国家药典的基因重组类产品。
至此,HGH的来源得到解决,但如何实现吸收好、见效快、安全无副作用以及如何降低成本使受众更广,成了国际科研领域的新课题。
HGH的升级探索
1998年美国研发出透皮技术,通过口腔舌下黏膜吸收,推出喷类HGH产品。虽然使用方便、普及率高,但是计量控制不稳定,口腔环境差异大,吸收率和使用效果都不能保证。
2002年5月,中国HGH项目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细胞所所长郭礼和教授解决了皮肤不能直接吸收HGH的世纪难题,实现了HGH的透皮吸收。但透皮技术实际是通过激素类物质渗入皮肤进入血液,刺激脑垂体分泌,没有根本性解决,因此放弃了这一技术。
但由于这一技术成本低、使用方便,后来美国科学家依据透皮技术研发出HGH凝胶产品被大力推广。
2005年楼秀余教授与中科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共同创办了上海舒泽生物科技研究所,成功研制出HGH多肽胶囊。但广谱性差,吸收率没有那么理想。
2018年,上海舒泽生物科技研究所应用高分子吸附缓释技术,成功研发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粉剂HGH。2023年又推出高纯度的口服片剂产品。
HGH历经百年发展史、近六十年工业史、五代产品更迭,无数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投入毕生精力,使人类健康长寿,逆转衰老的目标逐渐成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