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声隆隆、焊光闪烁、沙铲飞扬、酒香环绕……6月6日,五粮液501古窖池中国白酒文化圣地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3万多平方米的空间内,横跨几千年的时间轴中,该项目暗藏着中国白酒“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奥秘。
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从成都游经戎州,在岷江之畔的东楼(经考证位于中国白酒文化圣地项目西北角),与当地最高行政长官杨使君对酒而歌,留下了“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千古名篇;
七百余年前,仅“弹丸之地”的项目范围内,就有利川永等多家酿酒作坊开始生产并持续至今,成为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不间断连续发酵时间最长的“活态”古窖池群;
三百多天后,几千年酿酒文化将在此集中展演,重现唐代东楼盛景,而五粮液元明古窖池将沉浸式向大众展示其活态之美……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中国白酒文化圣地即将揭开面纱,被誉为中国白酒“皇冠上的明珠”的五粮液501古窖池群,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打开白酒历史大门 发现活态之源
20米深的地基,不能用机械,必须人工挖掘——这是项目开建之初,五粮液向施工方提出的要求。
要求硬,是为确保万无一失。“虽然我们已提前做了文物勘探,但项目内星罗密布着这么多国宝级酿酒老作坊,怎能不慎之又慎。”五粮液驻点工作人员姚天义表示,守护“国宝”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30米高的古树,不搬迁,所有规划都绕开它——为此宁愿付出一笔不小的项目成本。
投入多,是为了“改变最小”。“我国至少有上百个酿酒老作坊,但连续不间断使用超700年的活态老作坊,独此一家。”姚天义透露,为确保老作坊酿酒环境的稳定性,他们经过环评,把项目中这棵古树保护下来,以实现对周边微生物环境改变最小。
这片区域寥寥3万多平方米内,仍有不少未知之谜待发现,但已发现的成果足够惊艳。3年前,“考古五粮液”在此发现了“东鑫和”“叶家院子”等酿酒遗址,为五粮液古窖池群历史年代提前至元代提供了实证,“这里不仅拥有我国保存最为古老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群,而且很有可能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蒸馏酒的重要发祥地。”项目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将坚持保护第一,传承历史文化,让文物看得见;坚持守正创新,强化古今交融,让文物活起来。”五粮液方面表示,为保护好、弘扬好中国白酒最古老、最稀缺的文化资源,推动中国白酒文化走出去,五粮液501古窖池中国白酒文化圣地项目应运而生。
“中国白酒作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酿造技艺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但遗憾的是,其在历史溯源、文化展演、科普互动、酒旅融合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白酒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完善国际表达话语体系。”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勇表示,该项目有望打开中国白酒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全新方式。
面向世界打造酒业版“清明上河图”
一墙之隔,“刘鼎兴”与“叶家院子”这对700余年的老邻居命运迥然。前者至今仍在持续酿造,后者则消失在历史进程中,直到三年前考古发现才重见天日。
“未来,它们将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将以‘叶家院子’遗址为基底,‘刘鼎兴’古窖池为依托,建设中国白酒酿造遗址博物馆,打造中国白酒活态酿造沉浸式体验区,共同展现中国白酒文化之盛、酿造之美。”五粮液股份公司技改部副部长罗亚表示。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16.14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75万平方米,项目整体采用“一核两轴五分区”的布局,以东楼为核心,以五粮液酒文化历史轴和宜宾城史轴为两轴,打造谷神酒市片区、五粮会馆片区、川南市井片区、宋风雅韵片区、遗址溯源片区等五个分区,巧妙地将历史文化与酿造文化结合起来。
始建于唐代,扬名于杨使君宴请杜甫的东楼,将在项目中得以“复原”。“我们尊重史实,将东楼设置在地块西北角,临江而建,高23.2米。”项目负责人透露,建成后的东楼将成为这里的制高点,游客可以登楼赏名酒、名诗、名画,也可登高远望饱览三江汇流,还可互动体验留下墨宝。
一步一景,万千气象。游客可以在谷神酒市片区体验码头文化、川南丝路文化、马帮文化,在五粮会馆片区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川南市井片区体验美酒美食及城市烟火气,在宋风雅韵片区体验曲水流觞,“这是一部中国白酒文化的活态百科全书和清明上河图,我们设计了几十条打卡线路供游客选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五粮液文旅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项目已于今年3月正式动工建设,目前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约10%,预计今年底临街面建筑立面效果能够呈现出来,明年5月项目局部可以开街迎客,明年底全面投入运营。”罗亚表示,这将为川酒乃至中国白酒产业注入全新活力,助力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和国际化重要地标名片。(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