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讯(罗臻 赵丽爽 记者胡毅)阳新县水产业聚焦“稻渔综合种养绿色养殖、池塘螃蟹生态养殖、湖泊大水面有机渔业、池塘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四个方面,充分发挥渔业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发展绿色、生态、环保渔业产业模式,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阳新县素有“百湖之县”美称,有可养殖水面46.73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3.88万亩、湖泊面积25.96万亩、水库面积6.89万亩。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阳新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湖泊、水库进行了重新规划和重点整治,依法依规制定了《阳新县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将阳新县6个湖泊、27座水库纳入禁养区,98个湖泊、144座水库纳入限养区。禁养区总面积14.96万亩,严禁开展任何形式的人工水产养殖,实行禁渔期管理,鼓励开展增殖放流,修复湖泊生态修通。限养区总面积15.08万亩,只允许科学发展增殖渔业,并严格规范增殖品种、模式,鼓励科学投放滤食性鱼类花白鲢,严禁投饵、施肥、用药,依靠自然增殖实现以鱼控藻、以鱼控草、以鱼净水,生产有机生态鱼。
图片来源:阳新县农业农村局
阳新是农业大县,拥有稻田种植面积50多万亩,其中能灌能排、旱涝保收的优质稻田面积近30余万亩,发展稻田综合种养资源优势明显。5年以来,阳新县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典型带动,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截至2023年底,阳新全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模已达12.15万亩,其中稻虾共作面积8.56万亩,稻虾鳖生态综合种养面积达3300余亩,已形成了一套田间工程建设标准、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的产业发展体系。
图片来源:阳新县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传统养殖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阳新县对于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在环境保护大前提下,挖掘现有池塘养殖效益潜力,成为一个新的难题。近年来,阳新水产业积极推进池塘标准化、生态化基地改造建设,并在阳新县大力推广池塘种青投螺生态养蟹,通过人工营造池塘生态环境,解决池塘养蟹的生态问题;根据河蟹生长发育规律,在池塘中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培植水生植物,在池中投放螺蛳作为螃蟹的活饵料,从而提高河蟹规格、产量。不仅有利于净化水质、优化养殖环境,还可为渔民带来超额的养殖收益。截至2023年底,阳新县已发展河蟹养殖面积3万余亩。
同时,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关于加快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阳新县大力推进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工作,积极争取利用中央和省市各级财政资金2422万元,建成尾水治理“三池二坝”示范基地2处、池塘工程化循环水跑道养殖示范基地1处、池塘“零排放”圈养示范基地1处、“圆形底排污+净化池”尾水治理模式示范基地1处,尾水治理综合示范面积达1260亩,对阳新县养殖尾水治理推广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阳新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形式,在阳新县11个镇区的19家百亩以上连片养殖基地持续推广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通过开展沟渠清淤疏浚美化、进排水改造、沉淀池净化池设置、生态浮床和过滤坝安装等工程,完成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面积3875亩。本年度,阳新县尾水治理改造面积有望突破1.8万亩,约占阳新县精养池塘总面积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