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讯(张世超 袁琳)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工作决策部署,聚焦“事前有备案、过程有监管、事后可追溯、全程安全可控”工作目标,通过“织密一张网格、健全四级体系、实施多元共治”,加强全过程全方位监管,筑牢农村集体聚餐安全屏障,十余年来,南召县未发生一起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事故,成功创建河南省餐饮服务示范县、河南省食品安全县。
“一张网格”管理精细化,激发农村集体聚餐监管新活力
通过建立“微组织”、划分“微网格”、实行“微管理”的方式,不断拓宽群众参与渠道,让群众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激发农村集体聚餐监管新活力。
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一张网格、四级体系、多元共治”工作模式,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共治,把农村集体聚餐监管队伍建在网格上,把党员干部凝聚在网格里,把责任落实在网格上,实施县乡村组纵横联动联调机制、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包保联户机制,做到管理精细化、一体化、动态化、信息化,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农村集体聚餐监管共同体。
织密网格体系。按照“规模适度、无缝覆盖、便民利民、相对固定”的原则,建立全县农村集体聚餐监管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一级网格由县政府食安办牵头抓总,二级网格由乡食安办、市场监管所监管指导,三、四级网格由村协管员、组信息员协助管理,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监管网络,对农村集体聚餐实施精准监管和服务。目前,全县已配备县政府食安办专职人员4人、乡镇食安办专职人员35人、村级协管员310人,村级信息员3555人。
开展精准管理。选优配强村协管员、组信息员队伍,建立阵地、搭建平台、完善考核、补贴到位,紧扣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按照“1+N”模式把村协管员、组信息员嵌入到农村集体聚餐监管服务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千里眼”“顺风耳”作用,做好集体聚餐的宣传引导、信息收集、信息申报、备案管理、现场审查和指导工作,实现农村聚餐食品安全管理重心下沉、关口前移、责任落底。
“四级体系”运行标准化,构建农村集体聚餐监管新格局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引导、群众参与”的总体思路,纵向建立县、乡、村、组四级农村集体聚餐监管服务体系,横向嵌入行业协会、自治组织、人民群众等力量,构建农村集体聚餐监管新格局。
打造指挥中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先后出台《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意见》《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制 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相关措施》等文件,不断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县政府成立高规格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县长任食安委主任,常务副县长任副主任,34个县直单位和15个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食安委定期召开会议,传达上级精神、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重大问题、部署重点工作。县食安委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办公室有专职业务骨干4人,其中1人专职负责农村集体聚餐监管工作,加强与各乡镇联系,建立完善即接即办、首接负责、协调联动、会商研判、双向反馈等工作机制,做到有效衔接、高效闭环,确保“有责任、有岗位、有经费、有阵地、有人员、有手段”。
搭建信息平台。县食安办组建乡镇食安办、行业协会工作群,定期发布政策法规、先进经验、典型案例、交办清单、表彰通报等信息。各乡镇食安办建立镇直单位、村协管员、组信息员工作群,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实现对人、地、事的精准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实时指挥调度、动态管理指导、数据整合共享。县餐饮业协会以及农村红白喜事、农村厨师自发组织分别搭建行业规范工作平台,积极融入全县农村集体聚餐监管服务工作中。
分类备案指导。根据农村集体聚餐规模大小,实施分类备案指导。就餐人数100人以下由村协管员向村委会报告备案并进行现场指导。就餐人数101人至200人的由村委会向乡镇政府报告备案,乡镇食安办联合市场监管所进行现场指导。就餐人数201人以上的由乡镇政府向县食安办报备,县食安办联合市场监管局现场指导。形成了农村集体聚餐信息收集、报告管理、分类指导工作机制。
“多元共治”监管规范化,提升农村集体聚餐监管新效能
坚持“事前有备案、过程有监管、事后可追溯、事故能防控”工作原则,全面推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倒查起底”工作机制,以“多元共治”提升农村集体聚餐监管新效能。
抓好关口前移。发挥村组协管员、信息员职能作用。借助他们来自群众、贴近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群众心理上易于接受等优势,把功夫下在平时,把工作做在日常,常态化宣传政策法规,动态收集掌握各家各户信息,督促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承办者落实主体责任、主动备案、签订合同,发放《风险告知书》,做好培训指导;加强农村集体聚餐厨师培训、备案。在全面摸底各乡镇现有厨师的基础上,县乡食安办与人社部门联动,依托“人人持证 技能河南”活动,对有意愿从事厨师工作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农村集体聚餐业务知识培训,培训合格后发放资格证书,签订《责任书》和《承诺书》,由乡镇食安办统一建立农村集体聚餐厨师档案,实现一村一档;探索行业协会、自治组织自律机制。充分发挥餐饮业协会以及农村红白喜事、农村厨师自发组织作用,将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融入村规民约,创新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村民自治管理。
抓实过程管理。事前有检查。每一起农村集体聚餐举办前,按照分类备案原则,监管人员约见举办者、承办者,全面了解活动基本情况,告知双方责任、义务及风险,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学习《河南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指导规范》,对厨师资质、操作环境、设施设备、菜单食材等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信息公示;事中有指导。农村集体聚餐举办当天,按照分类指导原则,由对应工作人员到场进行全程监管指导,主要包括食材采购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票据齐全,并开展快速监测。食材存放、清洗应生熟分开、荤素分开,避免交叉感染。粘板、刀具、容器等应该按照食材种类对应使用、餐饮具应该高温消毒。食材的加工、分餐、留样等应符合要求;事后可追溯。县食安办包乡、乡食安办包村、村协管员组信息员包户,分类备案、分类指导,监管责任人可追溯。活动有备案、厨师有档案、过程有指导,主体责任人可追溯。食材采购有专人负责,在有资质单位购进,索证索票齐全,食材安全可追溯。
抓细倒查起底。食安公安联动。县、乡食安办与公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凡是公安部门受理的新生儿开户、过世人员销户等业务的,第一时间将当事人基本信息抄送同级食安办,由辖区食安办对照村协管员、组信息员上报的农村集体聚餐报备信息,倒查起底、查漏补缺;食安民政协同。县、乡食安办与民政部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凡是民政部门办理的婚姻登记、五保低保取消等业务的,第一时间将当事人基本信息抄送同级食安办,由辖区食安办对照村协管员、组信息员上报的农村集体聚餐报备信息,倒查起底、查漏补缺。管理自治一体。县乡食安办与餐饮业协会等建立合作机制,将行业协会、自发组织上报的成员承办农村集体聚餐信息对照村协管员、组信息员上报的农村集体聚餐报备信息,倒查起底、查漏补缺。针对以上三种途径查找出的未报备活动,及时按照分类备案指导原则处理,并对有关工作人员、举办者、承办者进行教育引导。
经过全县上下多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努力,南召县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下一步,南召县将不断拓宽新思路,探索新方式,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力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