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广们爱买活鸡“现杀现吃”,但其中却蕴藏着巨大的禽流感传播风险。近日,国际知名期刊《传染病杂志》(Journal of Infection)发表了一项来自中山大学研究团队关于禽流感病毒在活禽供应链中的传播风险研究。
研究显示,禽流感病毒传播风险从养殖到消费市场逐步递增,禽流感病毒在活禽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传播风险分别比活禽养殖场高9.3和22.4倍!
传播风险从养殖到零售市场逐步递增
该研究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陆家海教授团队联合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学团队共同开展。研究以广州市活禽养殖场、运输车辆、屠宰场、批发和零售市场等诸多活禽暴露场所作为研究现场,采集的样本来自活禽、空气、物体表面、从业人员等。
“我们从2015年10月到2016年7月,连续四次分别采集了广州白云区、从化区和天河区的17家活禽养殖场、两家批发市场、6家零售市场的样本。”研究团队成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吴建勇介绍,团队研究人员对这些样本进行了禽流感病毒及其亚型的检测,并分析不同环节禽流感病毒和抗体的检出率。
结果显示,在禽流感病毒检出率上,活禽养殖场的检出率为4.5%,运输车辆的检出率为11.1%,活禽批发市场的检出率为30.3%,活禽零售市场则高达51.2%。结果揭示,禽流感病毒传播风险从养殖到消费市场逐步递增,禽流感病毒在活禽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传播风险比活禽养殖场高9.3和22.4倍。
同时,活禽和环境中禽流感病毒检出水平与人感染风险存在相关性。在从业人员的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检测中,普通人员抗体检出率为1.3%,活禽养殖场从业者抗体检出率为5.1%,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从业者的抗体检出率分别高达8.3%和12.8%。
“这一结果为进一步防控该病的暴发流行提供了科学依据。”陆家海说。
不同部门信息共享防控人兽共患传染病
该研究还通过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手段从环境样本病原中发现了H5N6、H6N6、H7N3、H9N2等多种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这提示我们仍需要高度关注这些病毒自然重组和向人群传播的潜在风险。”吴建勇说。
据介绍,陆家海团队在2017年初也在该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供了中山市活禽市场空气中存在H5N6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证据。这些研究均为华南地区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提供了流行病学证据。
陆家海介绍,禽流感作为一种公众广泛关注的重要人兽共患病,目前仍然在我国存在散发病例,防控该病的暴发或流行一直是疾控部门的重要工作。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需要人医、兽医等相关部门的协作才能阻断该病毒的扩散。”吴建勇表示,目前在我国,疾控部门主要负责人类的疾病预防,而兽医疾病防控部门主要防控动物的传染病,因此防控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陆家海指出,目前,国内外相关机构正大力倡导运用One health策略,即跨部门、跨学科,联防联控新发人兽共患传染病。“我们尤其需要运用One health策略指导跨部门和学科的力量协作防控禽流感。”
吴建勇表示,One health理念主要是想打通不同部门之间的阻隔,实现信息共享、协助防控相关的传染病,最终实现人、动物和环境整体意义上的健康。(记者李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