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讯(章淑娟 记者陈家华) 上午九点多,在厦门市翔安区大宅村一处庭院内,初夏的阳光照耀着丝丝如发的白色面线,投下了律动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小麦香,别有一番景致。手工面线传承人黄开文坐在晒场前泡茶,对记者说道:“做面线很简单的,无非就是面粉、水和盐,你看,我们还有工夫喝茶。”一句轻松的话语将多年来练就的揉、搓、甩、拉的真功夫藏进了笑容里,但熟知厦门手工面线的人都知道,要做好这一团面线并不容易。
手工面线传承人黄开文制作面线现场 图片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厦门记者站
“高林面线是祖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要是失传了,就太可惜了”黄开文介绍,他的叔叔是厦门市湖里区高林村做手工面线的一把手,从业近50年,年纪大了,一门好手艺却找不到年轻人来继承。黄开文怀揣一颗传承的初心,带着儿子一起学习制作手工面线,学习一年后出师。从此,他和儿子便始终坚守这门制面手艺。日日夜夜的坚持,不仅需要初心,更需要匠心与耐心。正如黄开文所说“纯手工的面线,复杂的是制作的工序,考验的是对面团、温度、时间的把控。”他表示,做面线,需要学会看天气。天气不同,温度和湿度也不同,那么在制作面线时,就要根据天气的变化,调整水和盐的分量,具体加减多少,那就得靠经验。这也是黄开文坚持所有工艺必须纯手工完成的主要原因。
纯手工制作手工面线,产量提不高,销量也自然提不上去。曾经有人向黄开文建议借助烘干机、空调,将制作的面线抽掉水分,以缩减时间。但是,黄开文坚持自然风干。他说,面线风干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也需要根据当天温度、湿度的不同,调整风干的时间,面线并不能长时间待在室外,每隔十几分钟到两个钟头不等,要拿回室内 “休息”一下,再拿出去晒,如此反复,才能使面线在水分干透的同时,保留口感。这样纯日晒的面线,吃起来才有天然小麦的香味。因此,即便是好天气时,黄开文一天用200斤面粉做面线,依然供不应求。
如今,黄开文还利用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大宅村火龙果,对传统的手工面线进行研发,制出了粉红色的火龙果手工面线。“味道还不错,但是煮起来的卖相却不如传统的手工面线好看,我还得好好琢磨琢磨”黄开文表示,他在坚守传统手工面线的同时,也希望进行研发与创新,让越来越多的人吃到记忆中的“古早味”,也让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并且迸发出的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