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阳光明媚,秋风送爽。记者走进鱼洞街道百胜村看到,村民们正利用耕种间隙,三五成群地在田间地头、河滩沟渠,拾捡残留的废旧地膜。大家一边聊天谈笑,一边把拾捡起来的农膜整齐地堆在路边,连农膜的边边角角都没有放过。
“原先挂在树上、留在水渠的废旧农膜太多了,遇到起风时满天飞,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影响村容村貌。”这几天,玉米种植户吴玉坤,正忙着收拾刚刚收割完成的玉米地,为明年的玉米种植做准备。
吴玉坤告诉记者,以前换下的塑料薄膜没人收购,堆放在家里处理成了难题,弄回家也很占地方。去年村里建起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只要一个预约电话,网点工作人员会上门来收购,真是太方便了。
说罢,吴玉坤把堆放在路边的农膜装在了前来回收的三轮车上。“现在废旧农膜回收站天天到村里来收农膜,棚膜类农膜是2元/公斤,地膜类农膜1元/公斤,肥料包装类1元块/公斤。”吴玉坤一边笑着一边说,村里设立了地膜回收站,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清洁了农村环境。
废旧农膜回收站
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百胜村,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较大,且通常与作物根茎、残茬和土壤混杂在一起,回收比较困难。春秋季覆膜耗损的地膜除部分回收利用外,剩余因风化散碎的地膜,只能由人工进行拾捡。废旧农膜“白色污染”成为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一大突出问题。
“前几年,废旧农膜不是被扔在田间地头,就是被村民拿来烧了,我们回收工作比较困难。如今有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加上废旧农膜的宣传引导,村民的积极性提高很多,许多人会自觉联系我们过来回收了。”百胜村农膜回收点负责人肖玲说,这些堆在田间地头、挂在树梢的废旧农膜都变成了票子,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
巴南区供销社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是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一环,对推进节能减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目前,全区已建设回收站点208个,实现了涉农乡村全覆盖。截至目前,今年已回收废弃农膜202.0571吨,交售加工企业194.7吨,有效推进了残膜资源化利用,防治了面源污染,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还了大地一片绿色。(袁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