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重庆巴南区:特色梨产业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2021-08-05 11:13来源:巴南区融媒体中心编辑:罗莉萍

仲夏,骄阳似火,天空热浪滚滚。在距离重庆主城40多公里外的巴南区二圣镇天坪山上,大片梨树下游人如织梨果供不应求,一周狂销800万斤高山梨的集体村跟天气一样“火力全开”。近年来,巴南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梨产业,精选优质品种,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正朝着稳产、高效、规模化种植发展的方向快速推进,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走进二圣镇集体村梨园,梨树绵延整片山林,呈现出一片丰收后的景象,二圣集体村村民万正秀正在地里忙碌,她告诉记者,不少“回头客”直接电话预定,家里种的2万多斤梨子不到一个星期便一售而空,最近他们一直忙着采摘、装箱。

20210805094328588.jpg

二圣镇天坪山上翠冠梨成熟

“我家种植梨已有30多个年头。”万正秀一边打理自己梨树一边回忆往事,以前自己家主要种植黄花梨,由于果子品相不佳,加上交通不便,销路成了大难题,一度想放弃梨产业,但在2000年,集体村梨产业迎来转机,他们也迎来了致富的春风。

2000年,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二圣集体村全村大力发展梨产业,吸纳村民加入农业合作社,大面积种植翠冠梨。凭借肉质细嫩、汁多味甜、果核小的独特优势,加上梨花节、采果节等形式推广,二圣镇天坪梨有了良好的口碑,逐渐打开了市场。说起30年来种梨的变化,万正秀喜笑颜开地说,“现在种植的翠冠梨广受好评,不少游客选择到梨园来采,体验采摘乐趣。同时,翠冠梨也在微信朋友圈、微店“二圣源产地”热销,电话预定的更是繁忙,今年种了13亩卖了8万多块钱。”

20210805094554559.jpg

大片梨树下游人如织梨果供不应求

“通过20多年来的探索,集体村翠冠梨种植面积从2000多亩发展了如今的6000多亩,加上农技人员精心的技术指导以及村民管护得当,梨果品质越来越好。”据集体村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该村的翠冠梨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农产品地理商标和农业农村部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获得“双地标”产品称号,“二圣梨”的品牌也名扬四方。

20210805094740081.jpg

村民喜获丰收

无独有偶,2018年,双河口镇塘湾村也开始大力发展梨产业,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打造羊鹿山高山生态水果产业园,并与西南大学相关教授专家开展合作,提供技术支撑。据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陆智明介绍,塘湾村海拔在600米左右,在重庆地区种梨比较适合,另外塘湾村没有其他的工业污染,环境条件较好,种植的品种“翠冠梨”汁多味甜、果核小、抗病性强,可以说占了天时地利。

前不久,该产业园也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开园首日预定量便上了万斤。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区梨产业经济效益,区相关部门还将两地“翠冠梨”整合起来,实行抱团发展。
“集体村梨园申请了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梨的附加值。”区经作站副站长徐波告诉记者,同时双河口塘湾村的梨也和二圣镇集体村的梨抱团发展,都纳入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范围。

20210805094814768.jpg

大片梨树下游人如织梨果供不应求

事实上,除了二圣镇集体村、双河口镇塘湾村两地外,近年来,巴南区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理念,利用各地的荒山荒坡、撂荒地和退矿还垦土地,种植梨树面积1.1万余亩。接下来,巴南区还计划不断扩大梨树栽种规模,制定生产技术标准,提高科技智慧含量,努力把产业园打造成精品水果产业基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据徐波介绍,全区梨产业除了扩大面积之外,还要提高梨的品质,通过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现代果园集成管理系统,也就是俗称的水肥药一体化设施,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及优质果品率。(朱丹 张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