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丛林镇绿水村晚熟柑橘进入采摘季。柑橘园里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的柑橘树装扮了山坡地头,橙黄的果子压弯了树枝。果农们穿梭在柑橘树下,采摘、分捡和包装,忙得不亦乐乎。
近年来,在政策引导、品牌带动、市场拉动和效益驱动下,重庆万盛区柑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区柑橘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量约1000吨,主要集中在丛林镇、南桐镇、青年镇、关坝镇。随着种植技术和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柑橘产业产量产值齐增,销量持续增长,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已成为万盛现代农业一大亮点和水果产业的亮丽名片。
柑橘丰收,村民笑开颜 记者 解维坪 摄
丰收时节
小柑橘成“金果果”
看着满园金黄的橘子,绿水村柑橘种植大户程素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种了130余亩柑橘,这几年柑橘都是在地里就出售完了,市场价格也比较好。今年预计收获柑橘10余万斤,能卖近30万元,比以前种土地划算多了。”程素香向记者算了笔账。
柑橘长得好,村民“钱袋子”就能鼓起来。放眼绿水村,垄垄柑橘长势喜人。
“我们这里平均海拔约750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加之土质肥沃,适宜柑橘类果树生长。产出的果实个大质优、水分饱满,非常受欢迎。”绿水村党支部书记蔡志华介绍,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该村柑橘已陆续进入采摘期,目前沃柑、脐橙、不知火等品种已采摘完毕,青见、耙耙柑等柑橘品种的采摘期将持续到4月。
“绿水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柑橘品种不断丰富,品质逐步提升,形成了以春见、不知火、脐橙、沃柑、血脐、柠檬为主的多品种发展格局。目前,柑橘种植总面积500亩,其中450亩已经投产,预计今年总产量达30万斤,产值约超过100万元。”蔡志华告诉记者,现在销路也很好,通过游客采摘就能基本售完。
农旅融合
撬动乡村振兴“甜蜜”力量
“走,摘血脐!”近日,十多名游客来到程素香的果园,有的腰挎果篮,有的手拿剪刀,穿梭在果园里。“今天我准备采摘20斤,带回去让亲戚朋友都尝尝绿水村的柑橘。”来至南川的游客李维红说。
程素香是绿水村人,2000年流转土地60亩,发展柑橘产业。果园进入丰产期后,她尝到了“甜头”。十几年来,她通过扩大种植规模,探索种植不同品种的柑橘,将果园面积从60亩扩大到130多亩,并将采摘季从11月延长至次年4月,实现错峰上市。
“现在柑橘卖得好,还多亏了近几年我区大力发展旅游。”程素香说,如今,村里环境优美,有好耍的丛林菌谷,有吃、住的地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前来“打卡”,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近年来,绿水村依托园区良好的田园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文化,培育壮大柑橘、桃子、蜜柚、茶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打造特色景点,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该村已先后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重庆市“平安农机”示范村(居)、重庆市工程师协会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等。
蔡志华表示,下一步,该村将继续探索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在推进柑橘产业基地集中连片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深入挖掘果树赏花、采摘增收潜力,不断探索产业基地“景区化”,举办旅游文化节、柑橘采摘节等主题节会活动,撬动乡村振兴“甜蜜”力量。
政策扶持
强化柑橘产业基石
“我利用产业扶贫资金改良了柑橘品种,并参加政府开展的技术培训,栽种的2亩柑橘由密植改为稀植,预计投产后柑橘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绿水村柑橘种植户傅汝兰如是说。
“在市场拉动、政策引导、品牌带动下,全村柑橘产业快速发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柑橘产业已成为绿水村第一大农业产业。”蔡志华介绍,目前,绿水村发展柑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个,注册柑橘企业3家,初步形成了从柑橘良种繁育、苗木生产、标准化栽培基地到商品化处理的产业体系。
绿水村柑橘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涉农政策的出台,为万盛柑橘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与此同时,万盛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品牌;积极探索当地柑橘等特色水果种植的发展模式,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依托万盛区农业专家服务团队,实现技术指导和技术示范全覆盖;与农户签订协议,向农户提供专用肥料,参与种植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农户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助力万盛柑橘产业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曾姚 李可 秦红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