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讯(郑添元 吕可意)“京西稻米香,炊味人知晌,平餐勿需菜,可口又清香。”一首朗朗上口的老北京民谣,写出了京西稻在京城老百姓心中的地位。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以海淀区“京西稻作文化系统”等农业文化遗产为重点,适度开发休闲旅游功能,促进动态保护传承。
昔日的皇家宫廷贡品,如何走向百姓餐桌,现在的发展又如何?笔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科科长侯进、海淀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李红波。
海淀京西稻保护区 图片来源: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农村局
从皇家御用到寻常人家
京西稻,史称御稻米,在北京西部种植而得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引种选育,供皇室专用的“御稻”。 距今已有32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又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曾经专供皇宫的“御稻”,是如何走入民间的呢?
据海淀区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科科长侯进介绍,京西稻因皇家的重视而兴盛,也因大清帝国的覆灭而没落。到了民国时期,京西稻田大部分落入地主、富农和官僚手里,据私人所有,京西稻田仅剩1.32万亩。
海淀京西稻保护区 图片来源: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农村局
新中国成立后,京西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区域拓展到海淀西北部的东北旺、永丰、温泉、北安河、苏家坨、上庄等地。1966年海淀区北部地区京西稻种植面积达2.83万亩,比南部地区高出36%,1970年海淀北部地区永丰、上庄等公社水稻种植面积均超过万亩。1975年苏家坨、永丰、温泉、上庄公社建立农业协作区2.5万亩,成为海淀北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样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海淀区京西稻的种植达到了顶峰,种植面积十万余亩,成为海淀农业的重要支柱和享誉全国的农业品牌。也是在这个阶段,京西稻流入了寻常百姓家中,并成为老北京的一份特殊回忆。
十万亩稻田如今只剩2000余亩
由于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京城水资源匮乏,海淀区种植结构大幅度调整,京西稻一步步受到“蚕食”,差点消失在北京的版图里。在上庄镇西马坊村、东马坊村、上庄村、常乐村、四季青镇玉泉村仅保留面积约1700亩。
海淀京西稻保护区 图片来源: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农村局
为了保护京西稻这一历史文化资源,2014年,海淀区政府实施京西稻保护性种植计划,划定保护性种植区域,上庄镇成为京西稻保护性种植主产地,成为京西稻核心种植区域。并逐步恢复历史上京西稻生长的优良生态环境,京西稻的种植面积也恢复到了2000亩左右。2015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京西稻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京西稻作文化成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之一。
至于京西稻被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后在种植面积上是否有更大的扩展,侯进表示,2015年以后,海淀区继续对京西稻田进行恢复性种植,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主要分布在上庄镇、西北旺镇等园区,因为北京水源的缺乏,每年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在2000亩左右,种植面积相对比较稳定。
如今北京这最后的一片稻田,怎样去保护和发展?
开展机械化管理,提高京西稻品质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有地域文化符号意义的农业遗产,海淀区在创新生产体系、育种技术、品牌推广、经营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海淀京西稻保护区 图片来源: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农村局
海淀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李红波介绍,为了确保京西稻品质进一步提升,对京西稻的育秧、插秧、稻田等工作进行了专业化管理。于2018年进行全面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及专业的植保工作。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帮助对水稻土壤进行了分析,请农业专家专门订制了土壤改良方案,在采用油菜花做绿肥的基础上,对部分稻田施用了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推荐的有机肥、控释肥,有计划地合理调整肥料用量,达到产量、品质的最佳结合。并于2019年,全面使用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提供的控释肥,逐渐改善土壤环境,使京西稻米真正实现绿色无污染。同年,还试行了机械插秧,使得生产率得到大幅提高。既让秧苗成活率好,返青快,稻苗分蘖情况更好又彻底解决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沉重劳动。解决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个瓶颈。此外还应用了植保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既达到绿色防控的目的,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今年我们正在试验无人农场种植,打造出一个可靠感知、全面互联、智能调控的无人农场。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大量提高水稻的产量,节约人工及生产资料成本,将有效促进北京市科技服务农业的进步和发展,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示范性效应。”李红波说道。
“京西稻米”虽贵,却供不应求
近年来,海淀区通过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京西稻的品质,在销售价格和销量上也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目前对于“京西稻”的品种来说,产量上比较少,和普通水稻差距很大,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侯进介绍,2015年后,京西稻的销售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截至目前,零售价格约为20元每斤,较2015年上涨5元左右,销量逐年上升,但是涨幅不大。销售方式主要包括伴手礼定制、网络销售、商超等方式,一般很快就卖完。
“再贵也要买一点。”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表示,对于他来说,京西稻不光是一种食物,还承载着深刻的童年回忆。小时候他家就在六郎庄一带,出门就能看到稻田,“新米一下来都舍不得蒸米饭,我奶奶就用它熬粥,粥有点发绿,非常好喝。”
如今,京西稻已经成为海淀西部一个特殊的“文化印记”,老北京的一份特殊回忆。从它的变迁中,我们可以考证海淀地区水域分布和地理地形的演变,清朝时期的皇家文化,海淀西部地区悠久的稻田民俗文化和城市化发展历程等。它所代表的不仅是北京的一段文化历史,还守住了北京人一份悠悠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