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诺邓火腿网销全国 电商“助农车间”带动云南土特产走出大山

2022-08-04 09:29来源:农民日报编辑:郑添元

盛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马金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马金桥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将火腿进行深加工。同时,切片火腿、火腿丁炒饭宝等深加工产品被装进快递箱,等待着快递员上门揽件,发往全国各地。

这个车间正是拼多多援助设立的。2020年8月,为解决云龙县当时的产业发展困境,拼多多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通过沪滇合作平台,在上海、云南两地政府部门的推动下,正式在云龙县诺邓镇马金桥村民小组落户诺邓火腿“助农车间”,提供资金支持企业购买相关的生产设备,以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生产供应链并开发衍生产品。

两年过去了,现在助农车间的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带动周边人口务工约4000人次。

“你别说是家里闲置的烤烟房了,我们现在都新建房子腌火腿挂火腿。”55岁的村民杨会兰也在厂里找了份工,说起现在的好日子,脸上乐开了花,她怎么也想不到以前就“自家吃一吃”的火腿现在变成了“金腿”。

曾经藏匿深山的美味

滇西的崇山峻岭中,澜沧江支流沘江蜿蜒而过,在山脚下绕出一个“S”型的大湾子,形成了“太极图”的天然地貌奇观,有着1600余年历史的白族古村诺邓就藏在山谷之中。

在诺邓山区,醒目的红色砂岩中散布着不少天然的盐井,这些盐井成就了山里人特殊的美味。近两千年历史的盐井是大自然的馈赠,盐与猪腿的完美结合,产生绝佳的风味。2016年,因《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世人的目光再次关注到这一西南边陲的山乡世界。不少老饕循迹前往,探寻这“千年一腿”的秘密。

诺邓火腿的腌制过程很简单,将自制的盐均匀地覆盖在火腿上,反复揉搓。不过一条成熟的火腿需要经历三年的自然发酵,才能长出完美的油花,彻底风干后,火腿上的脂肪最终将氧化成特殊的美味。火腿用刀解开,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吃法,中间骨头的肉是最好的,三年以上的诺邓火腿可以生吃。

“当时《舌尖》播出时,诺邓火腿还只是我们当地的土特产,是藏匿在深山里的美味。每逢节庆我们本地邻里、亲戚朋友之间都会互送的手工火腿,但是对外还是非常小众的。”徐琨斌说,自节目播出后,诺邓火腿名声渐渐被传开。不过让其真正走出大山“破圈”销全国,还是有赖当地电商的发展。

如今,上半年农忙,下半年腌腿,老乡放开胆子养猪了,闲置的老房子挂起了火腿,村里一年到头都热热闹闹。

脱贫户变身火腿管家

42岁的黄尧军家住在诺邓古村的山腰处“地标”大青树旁,他去过最远的地方是云龙县城。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他2012年以前在县城里开摩的拉人,一个月刨除油费、生活费仅能剩下一二百元。2013年病情加重,站立也成困难的他回到了家中,而家中的老母亲同样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情况也只比这个大儿子好一些,两个弟弟只能远赴广州打工,每月领了工资省吃俭用寄回家给母亲和大哥看病。

2015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到诺邓旅游,黄尧军萌生了腌制火腿的想法。可由于工序复杂,销路难以保证,生活虽有了一点起色,却没有明显改善。

转折发生在了2016年。此前,诺邓火腿只是土特产,虽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产品单一,带动相关农户脱贫和企业发展空间有限。更关键的是,火腿一大只的包装规格不符合大多数人的消费习惯。2016年,随着沪滇合作的加深,诺邓火腿入驻了上海的云品中心。有一次,云品中心举办特色品鉴会,策划了诺邓火腿与西班牙火腿的“盲品”活动,在不知产地的条件下,不少消费者发现,诺邓火腿的品质和口感可与国际顶级的产品媲美,且以4票的优势胜出。

为继续拓宽销路,云龙县里探索出“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模式,即由双方党委、政府牵线搭台,由上海帮扶开拓市场,发动社会各界通过工会采购、爱心采购等方式打开销路;由云龙绿色食品协会开展绿色食品认证,打通供应链,组织企业统一销售;由本地企业负责统一标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由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建设种养殖基地;由贫困户按合作社要求进行规范种养殖。

在这样的模式下,贫困户被真正带入了产业链中,逐渐有了稳定增收的新途径。

黄尧军家就在此时成了马金桥公司的家庭车间。每年冬天,腌制好了的火腿会从工厂送到家里,他们只需要负责日常的维护即可。在黄尧军家的老宅里,两间发酵房内分别挂着“一年腿”“两年腿”“三年腿”,一家人精心呵护照料。等到火腿腌制期到,工厂又会再次进行保底回购,货源、工序、销路都不愁了,黄尧军将在广州打工的弟弟喊回家,一起“照料”火腿。

“我们全家只有一个目标:把火腿做好,只有做好火腿才能改变生活。”黄尧军指着发酵房里两百多只火腿说,厂里的工资加上卖火腿的收入,黄家人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退伍老兵实现电商梦

2013年,曾开过火车、做过广告公司的退伍老兵徐琨斌回乡创业,成立马金桥公司。从最初的年产量3至4吨,到扩大到近100吨,徐琨斌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2019年,马金桥公司达到加工销售诺邓火腿1.86万支、产值1600万元的规模。但即便如此,和其他火腿相比,诺邓火腿的产量还是小得多。

“过去也想过做电商,但是一没资金,二没经验,不懂也就不敢尝试,这回有了平台大力支持,才敢放开步子进军电商。”徐琨斌告诉记者,以后将把生意的重心逐步转移到线上,因为“线上需求比本地市场大得多。”

2020年8月,拼多多捐赠240万元资金,在徐琨斌的厂区内设立助农车间,帮扶企业投建了一条现代化生产线,助力公司进一步扩大产能,促进当地特色火腿产业升级,从传统工艺向标准化生产转型发展。拼多多邀请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为火腿在改进包装、研发新品、为不同渠道提供定制化产品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于是,马金桥公司的火腿有了更“洋气”的规格包装,并有了咸肉、香肠等衍生产品。

助农车间优先为当地建档立卡户提供就业机会,将曾经贫困地区的“农户”“供应链”“产品”创新性地连接在一起,探索能够长期造血的产业帮扶机制。

“‘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模式很好,但我们还面临一个很大的限制是只有在冬季才能生产火腿,而且浪费的部位较多,需要精深加工,才能更好地发展火腿产业。”诺邓火腿声名鹊起后的产能瓶颈,是马金桥公司董事长徐琨斌的“心病”。

“火腿原料都是选用猪的两条后腿,现在我们自己加工就可以把猪的其他部位都利用起来做午餐肉、腊肉之类的。”徐琨斌介绍,正因为有这条加工生产线,可以让当地农户放心养猪,因为除了火腿的制作原料,其他部位的肉也能制作产品,这样农户的收益更加有了保障。目前,工厂研发的午餐肉、红烧排骨等罐头制品也即将面世。

“发展产业,是巩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和长久之策。”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仇焕广表示,近些年不少电商平台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落地扶贫车间,帮助当地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生产供应链,将农户、供应链、产品加工制造创新性地连接在一起,探索了长期造血的特色产业发展机制,意义非凡。”(欧阳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