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云南:提高应对春季寒潮综合能力 保障特色林果产业发展

2022-03-02 10:55来源:云南日报编辑:郑添元

日前,云南省出现近十年第二强的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仅次于2016年),这对部分区域特色林果产业影响巨大。研究总结这次寒潮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和经验,对于更好地应对下一次极端寒潮天气,至关重要。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联合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滇果产业发展委员会对十几家分布于滇东北、滇中、滇东南、滇西北的水果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线上调研,调研对象覆盖省、州(市)、县(市、区)三级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等,调研主要围绕“这次寒潮灾害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哪一类农业经营主体受损最大、哪些政策措施有助于减轻灾害”等问题展开,并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植保专家、营养学专家集体讨论,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

本轮低温雨雪冰冻

对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有较大影响

对于云南部分水果产业,初春骤然出现的低温雨雪天气,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反映出来的问题,都是多方面的。一是降雪带来短时间内大幅降温,化雪时急速回温,容易伴生霜冻低温,对作物产生严重冻伤。二是许多农户和经营主体存在惰性,缺乏积极应对的思想意识,没有第一时间将落在树上的积雪及时抖落,造成积雪将树体压断,枝干和花叶受损,紧随大雪之后出现的结冰、结霜,又对作物产生严重的冻伤和次生灾害。三是由于局部地区降雪量大或者霜冻程度严重,也会造成用于防虫、防风、防雹等设施的损毁,许多大棚钢架结构出现折弯,从而带来幼苗、幼果的受损。四是部分地区气象预报缺乏明确的霜冻预警信息,未能引起广大农人思想上的足够重视和行动上的积极预防。五是缺乏保险的有效保障。许多经营主体虽然都知道“在天灾面前很脆弱,保险是最好的依靠”,但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提前购买保险。

中型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抗灾能力有待改善。经营规模30亩以下的农业经营主体,由于经营面积不大,所需调动的人力、物力不多,只要做到细致看护,思想上重视降雪可能带来的危害,从而及时除雪和采取其他物理、化学措施,损失比较小。经营规模在500亩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程度较高,技术支撑较为有力,同时,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而且普遍也是当地政府优先保障支持的企业,从调研来看,情况相对比较好。经营规模在30亩到500亩之间的农业经营主体,很多地块比较分散,无论基础设施条件、种植管理水平还是专业化程度,均难以较好地应对灾害。以早熟葡萄为例,课题组调研的一家企业经营规模为130亩,其中设施栽培早熟葡萄50亩,受损率达到50%以上,露天种植的水果几乎全军覆没。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为代表的部分区域必须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以金沙江干热河谷为代表的热区,主要包括丽江市(以永胜、华坪为主)、大理白族自治州(以鹤庆、宾川为主)、楚雄彝族自治州(以永仁、大姚、元谋、武定为主)、昆明市(以禄劝、东川为主)、昭通市(以巧家为主)等,这一区域气候、光热资源得天独厚,适合种植亚热带、热带特色精品经济林果,品种丰富,根据相关专家介绍有180多个品种,其中芒果种植面积在全省排名前列。为了推迟成熟时间,晚熟芒果种植海拔越来越高,芒果正处于开花季节,积雪会把树枝压断,后续产生的霜冻也会将树体冻伤。幸运的是,部分区域最低温度没有降到零度以下,避免了灾难性损失。据永仁一家芒果经营主体反映:“这次可算是中了1个亿元的大奖,下雪两天最低气温始终维持在0℃至1℃之间,再低1℃到-1℃就会结冰和霜,我们4万亩芒果叶枝和花将全部死亡,就得剪树,那么今年6000万元的收入就没了,还需要再投4000万元一年的管理费。”但从总体上看,云南水果效益中相对较好的早熟系列热带亚热带水果,还是受损严重。比如早熟葡萄、樱桃、蓝莓、车厘子等,预计三月底四月初上市的水果,幼果已经出来,芒果正在开花,受到严重冻害影响,部分经营主体可能有50%左右的果受损。

缺乏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和策略,加重了受灾程度。一是没有及时除雪,错过减轻灾害的最佳时间。降雪到雪化之间,是夺回损失的最佳时间,如果能够及时排除植株上的积雪,就能尽量把雪灾的危害降到最低。二是一些经营主体急功近利,忽视品种特点,在不合适的区域进行种植,增大了经营风险。比如部分芒果种植户超过了海拔1600米的临界点,相对来说遭受雪灾、冻害、冰雹的风险增大,同时种植在通风不好的阴坡,也会加重冻害。三是盲目应对伴随雪化形成的霜冻。有的种植户为了去除霜冻的影响,盲目进行烧火、熏烟或者使用化学制剂等方式进行升温。根据相关专家分析,熏烟对于露天种植的水果冻害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但却不可避免地产生二次危害,加重对环境的破坏和对生态的二次污染,破坏土壤微生物生态,也会对后续生长走势产生负面影响。

“有灾而无害、减产不减收”的对策建议

加强保险对于特色高值经济林果业发展的保障作用。针对高值农业,各级党委、政府应考虑将突发的自然灾害纳入农业保险进行研究,探索形成一种可持续市场化的农业自然灾害保障模式。同时,可引入沿海成熟的农业保险模式,借鉴海南对于芒果产量、销售收入、灾害等形成的多样化保险模式,同时参照海南争取国家财政专项资金补贴,以中央财政补贴30%、省级财政出35%、投保企业或农户自筹35%的比例投保。海南省的企业或者农户只需要以每棵芒果树出3元左右进行投保,就可以提高抗风险的能力,也正是由于保险的低门槛,使得此项保险覆盖了千家万户,充分保障了产业发展布局。

依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社会化服务组织主要承担对经营主体进行宣传、培训、物资储备、技术支撑等功能,弥补现有技术培训很少涉及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缺失,提高农业经营主体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设施化服务,提高果园防虫防风防雨防冰雹抗低温防冻害的能力。建议地方政府以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依托社会化服务主体进行防灾减灾服务,提高防灾减灾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的精准性,避免由于防御灾害的不专业带来二次危害。

建立多部门联动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云南农业自然灾害多变,提升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构建包括政府各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化服务主体、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多主体多部门联动机制,争取进入国家的应急管理体系。此外,建立自然灾害处置监督机制。发挥纪委、监委、行业协会的作用,对防灾减灾和灾后处置效果进行监督、指导和跟踪,防止出现“每次政府派人来看看就走了”的情况。

增强针对霜冻低温的科技支撑。据相关人士认为,对于这种可能多年甚至数十年才会出现的低温冻害,如果再不加强科技立项提前开展深入持续的研究,以后再发生类似灾害,依然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建议构建基于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性科技研究立项快速响应机制,鼓励先研究后补充立项,进行后期立项程序的补充与筛查。同时,针对急性冻伤时间的研究和跟踪,形成课题授权和相应的激励措施,紧急授权、快速立项、后期评审和经验成果认定等都应体现出专项专属性。

树立典型。从这次受灾区域中筛选有效应对的措施、经验,围绕着如何做到“有灾而无害、减产不减收”进行筛选,依靠现有数据,分主体进行激励,包括县乡政府、企业、协会、社会化服务主体、科技人员、种植大户等,收集土办法、土经验,通过典型引领、典型带动,提高产区高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强寒潮灾害的能力。(陈晓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