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山东省德州市推动良种繁育 助力农业增产

2021-08-24 11:57来源:农民日报编辑:钟艳平

天微微亮,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保店镇蒙洼村村民王洪森便来到自家农田,只见田里的玉米苗长势喜人。“以前,我家种植的玉米不仅‘棒槌’小,而且容易倒伏、早衰,产量也不高。现在地里种的是‘鲁单6041’,亩产达700公斤,较以往种植的品种每亩增产近100公斤。看现在长势,我很有信心。”王洪森说。

近年来,在德州,像王洪森这样靠良种致富的例子不少。作为农业大市,德州市紧紧围绕种业转型升级、农业提质增效,依靠改革创新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初步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种业发展体系,推进种业大市向种业强市跨越。

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优良品种

位于运河开发区抬头寺镇齐庄村的德高种业育种场内,54岁的张东芹在一个连栋温室里观察原种繁殖白菜开花、结荚状况,不时动笔记录。

这片占地240亩的育种场,是德高蔬菜种苗研究所的试验田。在别人眼里,这里绿油油的蔬菜苗没啥特别。但在张东芹眼里,它们却有着株形、长势、叶片形色、抗病性的差异。她要做的,就是从中选育出性状表现更优的蔬菜新品种。

1999年,张东芹带领团队到云南省考察大白菜种植。云南省是我国传统的大白菜种植基地,但由于重茬严重,发生了严重土传病害“根肿病”,成为危害大白菜生产的重要病害。当时,国内尚无抗根肿病的大白菜品种,张东芹意识到,培育出自己的抗根肿病品种势在必行。

育种,来不得“短平快”,这是一条漫长而又艰难的路。经过7年努力,张东芹和团队,终于在2006年育成国内第一个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德高CR117”,填补了国内空白。

此后,她又和团队开始长达15年的探索,将抗根肿病性状转育到不同类型的白菜上,不断进行人工接种抗病筛选和品种测试。并结合各地市场对大白菜球形的喜好,陆续推出多个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获得各地菜农的好评。“我们每年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达350万元以上,先后有9个大白菜品种、2个青菜品种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审定。”张东芹自豪地说。

品种是种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张东芹一样,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升在育种这条路上坚守了近30年,公司累计投入科研经费4000多万元。

20世纪80年代,刘俊升开始从事小麦育种工作,谈到那时的种子市场,他感慨颇深:“没有自己的品种,就没有话语权,市场恶性竞争就难以避免。”

意识到品种的重要性,刘俊升和他的研发团队开始在各地搜集育种材料,搞起了育种,至今已先后有6个高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通过审定。其中,“良星66”因广适性强成为横跨3个生态区的重点推广小麦品种;“良星99”成为全国第一个由民企育成的国家小麦品种审定对照品种。2010年,全省首家民营农科院——山东良星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成立更为企业育种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德州市不断加大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种质资源、育种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组织实施育种联合公关。全市有19家种业公司建立了育种机构,多家企业在海南省建立南繁科研基地,科研人员达180余人,培育出德利农玉米、良星小麦、希森马铃薯、银兴棉花、德高白菜、英潮辣椒等知名优质高产新品种,科研育种水平显著增强,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

依托种业基地,推动良种繁育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仅靠育良种,还要靠繁良种。良种繁育基地作为良种“孵化器”,加速了良种扩面、提质。在位于陵城区的规模化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是德州市最大的成方连片、规模化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占地1.5万亩,主要用于本地小麦播种。

陵城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股长张照坤介绍,为了提高作物良种覆盖率,去年陵城区利用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奖励资金,建成这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并采取“政府+企业+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对种子纯度、净度、水分等指标严格把关,推动良种繁育。

一直以来,德州市把良种繁育作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种业主体,打造种业基地。作为省级良种繁育基地县,乐陵建有全省第一个规模化原原种繁育基地——希森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种质资源库、茎尖脱毒培养室、培养基自动化配置车间、无菌茎切段扩繁室、组培室、人工气候室等科研生产设施一应俱全。

“基地建成以来,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数量逐年增加,今年预计可繁育马铃薯微型薯原原种1亿多粒。”希森集团乐陵基地总经理孔海明介绍,茎尖脱毒是马铃薯大规模扩繁的前提基础,马铃薯育种要求非常严苛。

希森通过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开展种薯繁育工作,其中原原种繁育在配备隔离网纱的温室大棚,采用基质栽培模式完成;原种、一级种繁育均选在高纬度、高海拔、气候冷凉,具备天然隔离条件的内蒙古乌兰察布进行;经过3年精心培育,才能生产出一批合格的马铃薯种子,销往市场,走进农户。

目前,希森先后投入30多亿元,在山东乐陵、北京延庆、内蒙古商都,打造了3个高标准马铃薯育种基地,脱毒原原种和种薯产能分别可达8亿粒和30万吨,占据国内脱毒种薯市场10%的份额。

“近年来,我市引导和支持企业不断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采取以公司为主体,村组织、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广泛参与的方式,打造了一批排灌方便、土壤肥沃、成方连片、交通便利、无土传病害、种子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良种生产基地。质量控制方面,采取企业自查、县级检查和市级抽查方式,从源头上保证种子质量,已基本实现生产规模化、基地专业化、质量标准化。”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丰勇说。

目前,德州市共打造陵城区、宁津县2个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县,乐陵市、夏津县2个省级良种繁育基地县。在甘肃、新疆建有玉米、棉花制种基地,常年良种繁种面积稳定在22万亩以上,种业基地良繁制种能力有效提升。在做大做强大田作物种子和蔬菜种子产业的同时,德州市种苗产业也发展迅速,全市建有种苗生产经营单位30余家,主要生产繁育马铃薯、辣椒、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种苗及嫁接苗。

立足产业优势,探索“育繁推一体化”

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加快良种推广,提升供种保障能力是关键。

仅4年多时间,以“希森6号”为主的希森系列品种已在全国累计推广超1000万亩。这样的速度,除了科研人员的执着研究、相关部门的精准扶持,希森实施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开发模式也起了相当大的助推作用。

“‘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开发模式就是把种子研发、规模化繁育、推广销售等统一起来,不但使育种目标更贴近生产实际,还能加快良种繁种效率,加快优质薯种推广速度。”孔海明说。截至目前,希森马铃薯种薯已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推广应用,累计种植推广面积3150万亩。

2014年开始,希森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与哈萨克斯坦、埃及等国家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希森”系列品种在哈萨克斯坦、埃及等多个国家种植推广面积达到2万余亩。从新品种选育,到原原种培育,再到脱毒种薯大田生产,希森已成为“中国马铃薯种业航母”。不仅覆盖国内,还在向中亚、非洲拓展。

数据显示,目前德州市种子企业生产的小麦种子占全市用种量的90%左右,同时辐射河北、天津、山西、河南、江苏、安徽等多个省市。德高系列蔬菜种子辐射全国30个省区市,并出口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4900万亩,直接给菜农带来经济效益730亿元;英潮集团等多家企业开拓种子微店、直播带货等线上销售新渠道,积极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实现定点库存、全国布点销售,良种推广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下一步,德州市将认真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探索良种良法配套,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种业力量。”孙丰勇说。(李禄超 李榕 祖祎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