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坚持问题导向,探索输入型超大城市 食用农产品安全守护路径

2024-06-14 15:06来源: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编辑:黄官国

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讯 上海既是个超大城市,也是个食品输入型城市。要做好食用农产品综合治理工作,必须找准新时代新征程输入型超大城市食用农产品安全治理工作定位,坚定全面深化食用农产品治理、提升食用农产品安全水平的决心,探索适用输入型超大城市的食用农产品安全守护路径。

一、输入型超大城市食用农产品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

食用农产品即是居民日常饮食的主要食材,也是各类食品生产加工的主要原材料,其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结合安全现状看,2023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8.4%,其中,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7.24%,具体到豇豆、生姜、鳊鱼、黄鳝、鲫鱼这五类重点监管品种,总体监督抽检合格率只有86.29%。由此可见,虽然食品安全总体合格率到了较高水平,但越往前走难度越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然成为上海市食品安全的短板,既是痛点、也是难点,也深刻影响市民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感受度、获得感和满意度。因此,进一步深化食用农产品综合治理,提升豇豆、生姜、鳊鱼、黄鳝、鲫鱼等重点监管品种的合格率,是解决市民急难愁盼的实事工程。结合社会背景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作为底线问题,关注度高、與情燃点低,再叠加自媒体等传播效应,不是问题的可能成为问题,小问题可能成为大问题,一有事情就会出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多地因为芹菜农残超标被罚而引发舆情,而且此起彼伏,持续时间长、影响大。结合城市特点看,上海作为一个拥有24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可以说任何一个“点上”的问题都可能给“面上”的食品安全埋下隐患。上海食用农产品总消费量年均2600万吨,其中80%的食用农产品由兄弟省市供应,由于涉及的品种多、环节多、链条长、流通渠道复杂,存在源头管控难等问题,食用农产品监管任务复杂且艰巨。

二、攻坚克难,精耕输入型超大城市食用农产品综合治理

自2021年起,上海市聚焦食用农产品领域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连续两年深入推进韭菜、豆芽、梭子蟹、淡水鱼等食用农产品综合治理。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市场销售的韭菜、豆芽、梭子蟹、淡水鱼等4类食用农产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为99.12%,较整治前上升了5.55个百分点;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7.38%,较整治前专项抽检上升2.56个百分点,呈整体稳步上升态势。

以具体品种为整治对象,在食用农产品领域,上海属于先行先试,早于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开展的“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在工作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上海市在实践中摸索,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以标准化思维引领,通过市场调节和行政监管相结合,发挥技术检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等作用,综合施策,积极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该项工作荣获第五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在创新治理上获得广泛好评。

一是突出风险管控。聚焦高风险场所,突出日常监督管理。累计检查批发市场、菜场、餐饮店等市场主体23.48万余户次,查处与淡水鱼、梭子蟹、韭菜、豆芽等食用农产品相关的案件1646件,罚没款数额889.8万元。其中,2021年全年共查处案件数852件,同比上升48.4%;罚款数额624.6万余元,同比上升25.6%。聚焦高风险主体,助力市场主体能力提升。对小散种植养殖户、小菜店经营者、普通菜农等建档纳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90余场,1.1万余人次参加,提高经营者法治意识和管理能力。聚焦高风险品种,增加抽检比例。聚焦问题发现率高的食用农产品品种和检测项目,提高抽检比例和频次。本市常规抽检的食用农产品细类有68种,韭菜等4类农产品占比仅为5.8%。两年间,市场销售环节共抽检韭菜等4类农产品11542批次,在整个食用农产品抽检数77794批次中的权重占比提升至14.8%。其中,2021年抽检韭菜等4类农产品7056批次,同比上升了59.5%。

二是突出源头治理。针对上海80%食用农产品来自外埠的特点,对全市22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实施“一批发市场一方案”,精准施策,督促市场主办方落实进沪食用农产品信息登记、进场查验等要求,发挥批发交易市场的首道防线作用。在此基础上,激发市场内生动力,落实市场管理方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上海西郊国家农产品交易中心推广商户交易上下家双追溯体系,采用交易席位二维码,实现经营户资质和商品流向信息台账电子化;上海江阳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立“季节性易超标蔬菜名录”“不合格蔬菜预警机制”,探索易超标蔬菜监管机制。

三是突出供给优化。结合地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相对较高的实际,实施扩产扩容行动。2022年地产韭菜播种面积增加6664亩,扩容166%,提高地产韭菜供给量。协调本地企业扩大产能,推动豆芽生产项目落地,2022年10月,清美豆芽正式投产,产能50顿/日,目前每日可向市场提供2万盒豆芽。结合外埠供应良莠不齐的实际,实施供应商优化行动。通过优化供应商目录、筛选外埠优质种植养殖基地、长三角区域合作等措施,合作推动外延基地管理和产销对接,确保优质农产品入沪。督促重点连锁企业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通过实行暂停合作等措施,倒逼供货源头强化食品安全质量管控。

四是突出科技支撑。依托快检技术提高问题发现能力。针对韭菜腐霉利超标多发,委托专业机构研发快检试剂并向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投放。治理期间,市场销售环节共开展韭菜、豆芽、梭子蟹、淡水鱼等4类食用农产品快检10162批次。其中,2021年为6091批次,同比上升56.2%。依托信息技术对高风险品种实施全链条追溯。2021年10月起,先后将韭菜、豆芽、梭子蟹及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鳊鱼、刀鲚(刀鱼)、凤鲚(凤尾鱼)、长吻(鮰鱼)、鲫鱼、中华绒螯蟹(大闸蟹)等10种餐桌常见的淡水鱼纳入追溯管理目录。对散装豆芽实行“合格证+追溯码+送货单”制度,确保追溯管理落实落地。

五是突出长效治理。为长效监管提供法律支撑。制定发布市政府规章《上海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为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为规范生产提供标准支撑。修订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豆芽工业化生产卫生规范》,进一步规范豆芽生产。为长效治理提供机制支撑。研究出台《重点监管食用农产品动态清单管理办法》,发布重点监管食用农产品动态清单,对清单内食用农产品实行重点监管,并通过每年度定期调整,实现动态管理,推动阶段整治向长效治理转变。

三、守正创新,继续深化重点监管食用农产品综合治理

保障食品安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保障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上海市在食用农产品治理方面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但要从根本上切实做好食用农产品安全治理,确实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困难重重,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一)出台动态清单管理制度

为了推动阶段整治向长效治理转变,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食药安办”)会同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市场监管局”)、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农业农村委”)、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公安局等部门固化、优化综合治理工作的好做法,于2023年3月出台《重点监管食用农产品动态清单管理办法》,对重点监管食用农产品实施动态清单管理,将风险较高、问题较多的食用农产品列入《重点监管食用农产品动态清单》,进行动态监管、综合治理。这是全国第一个专门就重点监管食用农产品开展跨部门动态清单式综合治理的系统性工作制度,把问题导向与风险管理结合,聚焦风险较高的食用农产品,强化部门协同,整合监管资源,开展综合治理,实现科学、精准、动态治理,也是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的具体举措。根据《重点监管食用农产品动态清单管理办法》规定,《清单》实行动态调整,对列入《清单》的食用农产品实行重点监管。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上一年度监督抽检问题发现率≥5%或者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8%或者引发敏感、重大、特别重大等舆情事件的食用农产品品种,原则上应纳入《清单》,与年度重点工作同步编制、同步推进、同步检查。

2023年,市食药安办会同市农业农村委、市市场监管局梳理分析2022年食品监督抽检情况,印发《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发布<上海市2023年重点监管食用农产品清单>的通知》,将豇豆、生姜、鳊鱼、黄鳝、鲫鱼等五类食用农产品列为2023年重点监管品种并开展专项整治。

(二)新品种新打法

根据2023年清单内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情况,市食药安办牵头上海海洋大学等专业力量针对市售豇豆、生姜农药残留安全状况和市售黄鳝、鲫鱼、鳊鱼兽药残留安全状况进行研究,形成报告,为靶向精准治理提供专业依据。2024年,本市将继续推进豇豆、生姜、鳊鱼、黄鳝、鲫鱼等五类重点监管食用农产品综合治理工作。一是研究“一品种一方案”。结合不同品种问题多发的环节、时间周期、不合格产生的原因,研究“一品种一方案”,出台更具针对性的监管措施,针对具体品种强化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发布重点项目快速检测目录。二是实施“一批发市场/生鲜平台一方案”。针对市场占比大、风险较高的批发市场、生鲜销售平台(含前置仓),梳理辖区批发市场、生鲜销售平台(含前置仓)名录,收集分析名录内市场、平台2023年重点监管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监督抽检情况、主要来源产地等信息,实施“一批发市场/生鲜平台一方案”,督促、指导其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三是实施“一高风险主体一方案”。针对其他风险较高、问题多发的种植养殖和生产经营主体,尤其是农村合作社、农贸市场、菜市场、中央厨房、学校、养老机构食堂、农村家庭办酒、重大活动保障等交易量(用量)较大的单位、场所、环节,实施入户指导,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实施“一高风险主体一方案”。

(三)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信息公示,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在上海市食品安全网增设“重点监管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信息公示”栏目和“重点监管食用农产品经营主体红黑名单”栏目,加强种植养殖环节和市场销售环节不合格信息公示,对连续多年均被抽检但问题发现率为0的企业进行公示。二是压实各方责任,面上发动和点上出力相结合。明确市区两级职责分工,实际部门结合具体品种,提出条线整治工作目标、治理思路和工作要求;各区监管部门聚焦辖区个性问题,提出明确的工作举措;市区两级食药安办针对重难点问题,加强跨区域跨部门合作。治理工作纳入年度食品安全绩效考核,确保治理成效。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入推进之年,也是食用农产品治理工作克服困难再谱新章的一年。后续我们将继续坚持系统治理,遵循源头管控、风险管理、长效治理的原则,从制度建设、机制完善、供给优化、科技支撑、全程控制、信息追溯、科普宣传等方面协同发力、产管并重。(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食品协调处 张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