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上海闵行区一家饭店的后厨出现了不速之客,被具有夜视和图像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捕获”,确认是一只老鼠。
此后,这些影像资料成为市场监管部门立案和作出行政处罚的依据,当事人近日因未按规定实施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被闵行区市场监管局作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
这是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在餐饮服务领域开出的首张“互联网+非现场执法”罚单,从监管到立案再到处罚,整个案件均在线上完成。
不再被动
时至今日,鼠患仍是困扰许多餐饮单位的难题,它们神出鬼没,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监控、防治,仅靠人防,找不到老鼠窝或它们出入的主要路径,只管得好一时,管不好一世。
一位连锁餐饮品牌中心城区门店的主管坦言,门店“先天不足”——靠近马路下水口,周边还有许多老旧小区及地下设施,对潜伏在这些地方的老鼠而言,饭店极具诱惑力。尽管每年定期检修下水道、顶板、仓库等重点区域及相关设施,还聘请专业的除害公司来排查隐患,放置物理驱鼠除鼠设施,但人不可能24小时跟老鼠耗着,一到闭店后的深夜凌晨时段,就可能有老鼠从意想不到的地方潜入,防治起来相当被动。
上海正在推进的“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让防治鼠患找到了更加高效的办法。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4月10日在闵行区市场监管局的“智慧监管·云中心”内看到,执法人员正在复盘一批摄像头当天拍到的鼠患影像。
“在智能摄像头面前,无论是陌生人,还是老鼠,都很难混入后厨。”闵行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科科长耿雪菁介绍,目前,结合“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闵行区已有400多台具备图像识别功能的食安摄像头被装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今年计划再新设或升级2000台。
这些摄像头白天主要用来识别是否有未录入后厨操作人员名录的“陌生人”进出,以及监控相关人员是否按要求戴了口罩、帽子、手套,有没有人吸烟,垃圾桶有没有加盖等。到了夜深人静时,摄像头开启红外功能,监控并拍摄可疑的移动物体,辨识是不是老鼠,于是,便有了上述饭店后厨的那一幕。
精准监管
对执法人员而言,升级后的食安监控系统大幅提升了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精准性。
以上述首张罚单为例,当事人至少被拍到3次鼠患。3月4日深夜,当事人的冷菜间拍到了老鼠,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后,发现其冷菜间传菜窗留有缝隙,当场指导并责令其限期改正防鼠设施缺陷。3月14日凌晨,当事人冷菜间再次拍到老鼠,执法人员督促其完善天花板等相关设施,并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决定。3月21日,当事人热厨操作区域拍到鼠患,鉴于当事人屡教不改,执法人员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针对餐饮环节老鼠等活物的取证,以往的监管执法容易滞后。我们接到举报赶到现场,很可能找不到蛛丝马迹。监管执法的依据主要依靠举报人拍摄的照片、视频等。”耿雪菁表示,现在,执法人员还没出发,证据就已发到手机上并发出提示音,违法证据确凿的,行政执法文书可在线送达当事人,实现了证据采集、预警、监管介入的同步。
据透露,市场监管部门积累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鼠患数据已引起卫生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些数据填补了相关监测领域的空白,为区域综合制定合理科学的鼠患虫害防治措施和卫生环境整治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无事不扰
“探索无感监管、透明监管等新的监管手段,是对监管效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合规经营成本。”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冯啸表示,闵行区正在餐饮环节试点“互联网+非现场执法”,减少对企业的打扰,以“非现场”的方式引导规范经营行为。
新虹市场监管所副所长申宇杰打开手机里的执法系统,闵行区19万户企业各带有一个有颜色的二维码,目前,95.3%的企业是绿码。
“这家东方国际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绿码,说明市场领域信用记录良好,我们就减少线下检查频次,以网络巡查为主,其他时间无事不扰。”申宇杰说,绿码企业还可以在注册登记环节享受绿色通道的便利。
八合里潮汕牛肉火锅万象城店负责人孟雅表示,过去的现场执法检查,一次至少20分钟,饭店要派人全程陪同,还容易引起现场消费者的紧张或怀疑,“说不影响生意是不可能的”。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后,执法干部没来过现场,在线监控到轻微的问题或隐患,会第一时间打电话来提醒指导。
“‘互联网+明厨亮灶’并非强制要求,但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因为它成了帮助加强管理的有用工具。”孟雅表示,只要看得到实用性、觉得被激励到,经营者都愿意让后厨更“透明”。(陈玺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