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的2024上海农业农村投资促进大会上,相关部门宣介了上海市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计划。上海将打造宝山月罗片区、奉贤庄行片区、浦东万祥片区、金山廊下片区等12个现代设施农业片区,每个片区达到1000—5000亩的规模。
以此为重心,上海新一轮都市农业发展构想逐渐明晰。“向高端农业要空间,向精品农业要效益,向品牌农业要市场,供给侧发力,需求侧做文章,推动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市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主任冯志勇说。
向高端农业要空间
“工业上楼”是上海这两年来的热门词。鲜为人知的是,上海农业很早就在“向天要空间”。
在金山区廊下镇,坐落着上海第一座楼房养猪场——松林万春生态农场。在这里,生猪坐着电梯进入猪舍,夏天吹空调,冬天睡地暖,更有机器人“保姆”24小时打扫卫生。养殖空间垂直“生长”,节约了八成用地面积,智能化模式应用下,仅需40个人就能保障4万头生猪的饲养需求。
不仅如此,它的高端之处还在于——生态循环种养的有机结合。养猪产生的沼液经过专业处理,通过铺设的管道运送至农田,将液肥还田利用。周边叮咚买菜上海廊下农场的500亩土地,就是以此作为肥料。
在环境相对可控的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业内称之为“设施农业”。通过智能温室、植物工厂等现代化生产模式,实现“四高”——高科技、高投入、高产业、高效益。
在寸土寸金的国际大都市,设施农业的价值愈加显现。单从粮食的维度看,2023年上海平均每亩耕地收获的粮食高达1068斤,超过黑龙江、河南、山东等地,居于全国第一。不过,如果扩大到整个农业,上海的土地产出率就不敌杭州,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点石成金的下一步正是扩大投资,特别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从数据上看,上海农业农村领域社会资本投入呈良好态势,2023年全年农业农村完成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
在2024上海农业农村投资促进大会上,相关部门也表明决心:要瞄准行业龙头、独角兽、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等企业主体,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比较优势,点对点精准招商。
向精品农业要效益
上海农产品供应能力如何?有一组数据可以大致描绘:综合自给率达到24.6%,其中生猪自给率为1/12,粮食为1/6,牛奶为1/3。
一边是有限的产能,一边是自由竞争的大市场、大流通环境,在消费的金字塔结构里,上海农业需要选择的道路很清晰——依靠突出的特色,冲上头部、占据顶端。
相较于外地的远距离运输,本地的优势在于,与市场、消费者的距离足够近,具备第一时间上餐桌的潜能,把“鲜”做到极致。
不少企业选择在产业链条上做“加法”,从而实现送达时间的“减法”。清美从制作豆制品起家,逐步发展成为拥有5000亩农业基地、300多辆物流运输车、3000多个品类、600余家线下门店的农业巨头。
或者换种方式做文章。面对国内常规菌菇市场饱和的状况,彭世菇业通过工厂化生产,智能调控温湿度,打破了高温天对菌菇生长的限制。活体菌菇产品逐步覆盖至1600多家中高端餐饮连锁客户,并引得同行的效仿。
一个“鲜”字,不仅是生产端的追求,更是整个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这些实现“鲜”字的企业或生产主体,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重塑,使全流程变得可感、可视、可控。而在全市层面,上海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已经全面铺开。
以试点农产品溯源码为例,上海9000多家农业规模经营者的手机里都安装了“神农口袋”App,各类农事数据被实时上传到云平台。这些数据为农产品赋予了独特的“身份证”——溯源码。消费者只需扫描食品标签上的二维码,便能了解产品的全生产流程,从而增强对产品的信任感。
在绿色低碳的趋势下,上海地产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率领跑全国,生态及有机农业的探索与实践正在蓬勃开展。市农业农村委设定了“27-20”目标,通过4年努力将地产农产品综合自给率提高到27%,现代设施农业率先实现“零碳排放零污染”。
向品牌农业要市场
前段时间,市农业农村委组织了一场设施农业专题讨论会,特地安排几大平台公司参加,现场探讨的内容甚至细化到一棵菜的生产重量是80克还是100克。
“在日本、美国等农业现代化发展较早的国家,农产品普遍采用分级制度,按个销售。比如超市里的橙子,大小几乎一致,放在盒子里无需称重。这种精准管理得益于对源头标准的严格把控,因此这些国家也无需设置公平秤。”有专家分享。
实际上,成品的比例越高,经济效益也相应提升,这正是品牌价值的体现。如果说高端农业是从供给侧发力,那么品牌农业就是从需求侧角度出发,形成强有力的消费认知。
就拿崇明正大蛋鸡项目来说,正是因为标准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产品的经济效益相应提升,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价值。也正是因为如此,品牌才有底气,将每个鸡蛋价格卖高一毛钱,反哺相对高昂的数字化建设成本。
当前,农业领域的最后环节——服务相对薄弱。当消费者购买工业产品,通常附带有详尽的使用说明,但农产品在这方面传达的信息却相对匮乏。水稻收割时间的早晚,很大程度上影响口感。不同含水率的稻米,碾出来的品质也不相同,碾出来的新米外观、食味、口感差异也较大,这些都是可以向消费者传递的信息。
“售后服务也是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品牌,必须包含这一环节。农户往往只关注生产本身,缺乏相应的能力,因此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平台服务形成品牌,这是我们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冯志勇介绍,顺着产业链条延伸,上海将围绕高端农业、精品农业与品牌农业三个方面,从供给侧优化生产,需求侧精准对接市场,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束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