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生产新提升的上犹新探索

2024-04-23 15:13来源:中国农网编辑:许圣

近年来,江西省上犹县紧紧围绕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配套,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为端稳中国人的饭碗不断贡献上犹力量。在培育良种上,做好“高产保质”文章,建立制种科学化机制,实现“单一”到“链条”的转变。上犹县过去制种产业单一、加工链条短、利润空间较小,近年来,上犹县紧盯种业这个农业“芯片”,围绕种子质量和提高产量,建立制种科学化机制,聚焦技术革命性突破、创新生产要素配置、加快产业转型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关键,联合江西农业大学、吉安市农业科学院开展了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依托上犹县富硒富养生态优势,筛选了16个适宜本土气候、土壤环境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并大力推广,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引进一批成熟的制种专业合作社,投资千万建设1800亩智慧稻田制种物联网示范基地,布设墒情、苗情、虫情、灾情“四情”监测设备及附属设施,配齐种子智能自动化加工设备,全部接入“数字农业指挥调度中心”和综合展示展销平台,实时掌握田间水质溶氧量、pH值、氮磷钾含量,提升现代种业优良种子单粒加工生产能力,实现亩产稻种200公斤以上,发芽率95%以上,年产值600万元以上,不仅有效弥补了上犹县制种企业空白,还加速推动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高端种业生产体系。

在建设良田上,做足“适度规模”文章,建立耕地资源集约化机制,实现“小田”到“大田”的转变。上犹县把规模化经营作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必由之路,针对全县土地分散、田块零碎、阡陌纵横的实际,一方面加大田网、渠网、路网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田间道路通达率,探索“返租倒包”模式推进土地流转,将土地转租或发包给种粮大户、合作社和企业,提高耕地集约化程度;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培育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共建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通过打破过去农户“零耕碎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块农田易抛荒、撂荒的问题,便于农田招引粮企和种粮大户规模化种植,实现“小田”变“大田”。2023年全县集中规模流转土地9.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3%,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3.91万亩,同比增加有效耕种面积2%以上。

在推广良机上,做优“智慧赋能”文章,建立农事服务数字化机制,实现“低能”到“高效”的转变。上犹县大力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以北斗农机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北斗+农机作业)为核心,依托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平台、国有粮库,在全县构建了一套集项目作业监管、企业远程监管、在线作业订单、线上培训、农机供应等为一体的农机信息化体系,提供“耕、种、防、收、烘”各环节全流程服务。同时,下足功夫做实人才培育、农机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2023年落实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49.193万元,新增农机具587台(套),发放跨区作业证21本,培训农机手130人。极大程度上摆脱了过去小农种植、机械化作业难度大、运输施展不开、种粮用工成本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等困境,最大限度地将农业机具要素、人才要素、技术要素整合在一个服务平台上,一站式解决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服务和面临的困难。实现水稻综合机械化率82.32%,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75.66%,劳动生产率提高20%以上,逐步形成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相结合,信息化与规模化相促进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在钻研良法上,做实“单产提升”文章,建立栽培管理精细化机制,实现“稳产”到“高产”的转变。上犹县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有机养分替代、喷施叶面肥等化肥减量增效等技术集成应用,组织实施“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抢抓教育部、全国工商联对口支援和中国社科院定点帮扶机遇,引进华为、联想等企业发展智慧农业,“两山一区”乡村振兴科教联盟在上犹县试点推进“五个一”工程,推进农田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利用“数字农业指挥调度中心”平台,推行“数字化”田块,对农田生产进行全过程监管,结合品种、气候、土壤等因素制定最佳种植计划、灌溉策略等,如上犹县稻油轮作区试种点就结合当年秋冬播种移栽时少雨、春季开花结实阴雨天气较多等气候表现,及时修订种植计划,提前开好“三沟”防止田间积水,后期抓住有利天气做好病虫防治,实现油菜亩产180.46公斤,在2023年全国油菜高产竞赛中勇夺桂冠。(刘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