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人民为中心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2022-03-14 15:48来源: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编辑:韩野

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讯(刘静慧 韩野)2021年,在长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春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消费者至上理念,切实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积极服务疫情防控大局,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发挥市物防组牵头作用,在全省率先建立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仓,对进入长春市域进口冷链食品进行集中监管,实现了全面消毒、核酸检测、产品溯源的“三位一体”功能。截至目前,长春市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仓已对全市2090户次食品生产经营者的17566吨进口冷链食品进行了预防性全面消毒,核酸采样88549个,从源头上阻断了病毒“由物传人”的传播途径。

维护民生商品价格秩序。组织开展市场价格专项监督检查,对大米、面粉、口罩、消杀用品等15个品类基本民生商品、防疫物资价格实施日监测报告制度,组织张贴《价格提醒告诫书》2.6万份,行政约谈重点经营主体1206家,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111人次,检查各类相关经营主体1.4万户次,有效稳定了市场价格秩序。

全面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推进12315热线与12345“双号并行”,扩充接听线路,增加接线人员,实行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接听,热线服务实现“接得快、分得准、答得好、办更实”目标。全年接收、处理市场监管领域消费投诉5.7万件、挽回经济损失4933万元。大力培育发展ODR企业,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消费纠纷“源头和解”能力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培育发展ODR企业508家,同比增长35%。加强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开展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景区“五进”活动,推进消费维权服务站向电商平台延伸。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636家,同比增长31.4%。

做好餐饮服务环节疫情防控。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消毒保洁和进货查验制度,规范食品加工制作、食品配送管控要求,创新采取“双无配送”“双消交接”的配送方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第二类精神药品、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和无菌医疗器械等高风险品种监管,三级以上医院、疫苗配送企业、疾控机构、疫苗接种单位实现检查全覆盖。开展网络售药、医疗美容医疗器械、儿童化妆品等专项行动,检查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7000余家、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10000余家、化妆品经营使用市场主体3000余家,立案查处违法行为651件,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充分发挥消协组织作用。全市各级消协共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13815人次,受理消费者投诉604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95.2万元。开展消费调查9次、商品比较试验3次、约谈侵权企业13次,有效发挥了消费监督作用。开展各类消费教育活动279场次,发布消费警示提示443条,发布消费维权警示案例101件,编印消费维权手册8万册,向社会发放各类宣传材料8.1万份。长春市消协被评为2020至2021全国消费维权先进集体。

2022年,长春市市场监管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强市、三中心”“六城联动”的总体要求,聚焦区域消费中心建设,紧紧围绕“共促消费公平”主题,在巩固消费维权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打造与新兴消费城市相适应的良好消费环境。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作用,积极推动各部门消费维权责任落实。建立相关行业及市场主体消费投诉排名工作机制,突出重点问题治理,聚焦百姓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厘清部门责任,落实部门任务,建立健全“社会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多元化解机制,引导社会参与,形成维权合力。针对预付式消费维权难题,协调市教育局、商务局、体育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本行业预付式经营主体监督管理,推广使用《长春市单用途预付式消费合同(范本)》,加强信用监管,实施信用惩戒。

立足市场监管职能,打好消费维权“降投提效”攻坚战。落实企业消费维权主体责任,综合运用日常监管、示范创建等行政手段,大幅提高ODR企业占比,鼓励企业落实无理由退货承诺,大幅提高消费纠纷“源头和解”率。突出抓好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制定重点领域监管对象清单和监管事项清单,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实行全覆盖监管。加强网络交易监管,加快推进重点平台网络配餐单位后厨“可视化”建设,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和“一退两抗”药品销售登记监管,依职责落实保供稳价相关任务。

履行法定公益性职责,全面提高消协组织维权效能。继续推动消费教育基地、网络教育平台创建,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消费信息需求。围绕校外培训、预付式消费、物业服务等领域开展消费监督活动,及时向各行业主管部门反映问题建议。完善消费舆情常态化监测、分析、处置、反馈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强化与主流媒体、重点新媒的联动与协作,提升消费监督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