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乱、小、脏,这一直是公众对食品小作坊的传统印象,但很多具有历史传承的美食,却往往出自这些小作坊之中。如何既能保留住“舌尖上的记忆”,又能让公众吃得安心,近年来,安徽省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探索新形式下的监管模式,通过制定小作坊生产标准,打造示范区等诸多举措,在传统美食和放心消费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也让这些“小产业”越做越大,成了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建立标准 产品质量有保证
梅雨季节,天气显得格外闷热,但在铜陵市郊区大院村,佘农姜业负责人佘丰收女士看着田地里翠绿的姜苗,却满心欢喜。“现在正在培土的时候,大概到9月份就可以丰收了。”
铜陵白姜是铜陵“八宝”之一,其加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佘丰收所在的大院村是白姜的核心产区,种植和腌制白姜是许多村民世代相传的技能。
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部分白姜却出自当地的小作坊之中。“以前村民就将白姜放在户外露天晾晒,徒手清洗,没有消毒和密封程序,更谈不上什么冷库保存。”佘丰收介绍说,食品安全成了小作坊生产的最大隐患。
2019年底,省食安委制定了《安徽省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在全省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小作坊专项整治行动。铜陵市郊区市场局结合本地小作坊业发展实际,大力推动生姜小作坊改造升级。现在佘丰收购置了冷库,生产加工流程也严格按照《铜陵生姜小作坊生产规范》来做,很快就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经济效益也明显提升。
铜陵生产白姜的小作坊经过整治提升后,卫生环境有了大大改善
在金寨县古碑镇陈冲村,邵东手工挂面作坊付师傅告诉记者,县市场监管局从场所设置、设施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指导帮扶,做到证照公示、管理制度等“十统一”。
质量提升,标准先行。据安徽省市场监管局介绍,我省制定了《安徽省食品小作坊生产规范》,并积极申报转化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指导小作坊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生产行为。目前各市已立项编制黄山烧饼、芜湖香菜等11项特色小作坊产品生产规范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其中,六安、宿州市、池州等市制定的标准已正式发布。
集中管理 示范区做好“领头雁”
小作坊要真正摆脱小、散、乱的整体现状,有效途径之一是加强小作坊综合治理和规范提升,向大、聚、整上靠拢。从2020年开始,安徽省市场监管部门 按照“整治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力争通过建设一批食品小作坊“示范集中区”等做法,提升小作坊的整体水平。
香菜是芜湖市繁昌区的特色产品,2020年,繁昌区打造“荻港香菜小作坊示范区”,提升品牌影响力,带动繁昌乃至整个芜湖香菜行业的发展。
繁昌区采取一品一策的管理方式,依托荻港香菜小作坊现有经营区域建设香菜集中经营示范区,既减少了政府新建园区的资金、时间投入,又降低了小作坊的用工、租金成本,提高了香菜的制售利润。
在铜陵市大院村,当地于今年1月成立了“铜陵白姜小作坊集中加工示范区”,已有6家有代表性的小作坊入驻示范区。据铜陵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科科长梁国良介绍,示范区年产值预期可达到2500万元。
铜陵白姜小作坊集中加工示范区
宿州市埇桥区市场监管局按照整治、规范、提升、壮大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栏杆牛肉”特色小作坊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园区内许可获证的肉制品食品加工小作坊达6家,实现小作坊监管由事后应急处置、违法查处,向事前规范提升、防患于未然转变。
根据方案,在为期3年的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期间,我省将大力开展示范小作坊和小作坊集中区(园区)的培育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小作坊产业整体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据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投入资金358.3万元,成功培育示范小作坊753家,已建成小作坊集中区(园区)22个。
焕发新生 小作坊助推乡村振兴
随着我省小作坊整治提升工作不断推进,逐步实现小作坊由“小散低、脏乱差”向“小而精、名特优”转变,在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同时,使食品小作坊这一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在金寨县古碑镇陈冲村,做手工挂面的李大姐家是贫困户,由于夫妻俩身体不好,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生活较为困难。当地市场监管所得知她有做挂面的想法后,专门邀请村里能人手把手教挂面加工技术,又帮忙添置一些设备工具,就这样,李大姐家充满脱贫希望的阿玲手工挂面作坊开办起来了。此后,为帮助李大姐家的挂面产品销售,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一边向身边人推荐介绍,一边在社会扶贫APP上发布帮扶需求。 2018年,阿玲手工挂面作坊生产挂面2000多斤,净收入6000元;2019年生产挂面4000斤,净收入12000元;2020年生产挂面6000斤,净利润18000元,现已顺利脱贫。
黄山市市场局借省、市政府出台关于推动茶产业振兴发展意见的契机,打造徽州区富溪乡原产地“黄山毛峰”金字品牌。结合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与永丰乡政府无缝对接,拟投入167万元,于2021年开始建设永丰乡传统糕点制作体验文化园,将食品安全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促进小作坊健康发展。
郎溪县市场监管局通过现场指导和专题培训,帮扶引导茶叶小作坊申报商标、申报专利,支持小作坊做大做强,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培育和打造小作坊特色品牌。
“通过开展整治提升行动,既可以全面遏制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又可以使一批特色食品小作坊品牌得以形成,整体社会美誉度得到明显提高,使食品小作坊在传承传统饮食文化、扩大就业、促进创业、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同时,我省还支持特色食品小作坊品牌参与各类展销展览、文化交流和宣传推介活动,支持示范小作坊和小作坊集中区(园区)申报"食安安徽"公共品牌,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苏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