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并从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出要求。如何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新规对河南省预制菜行业发展影响几何,等等,成了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
为此,记者对河南省相关部门、业内人士、预制菜生产企业、消费者进行了采访。大家普遍认为,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交通大省、食品大省,上游有坚实原料基础支撑,中游有强大研发生产能力,下游有广阔消费市场空间,只要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提升实力,加强监管,河南省预制菜产业必将有序快速发展,让预制菜“河南味道”更加地道。
定义收窄 界限划清
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即食、即配食品不再属于预制菜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河南省预制菜技术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邹建介绍,此次,预制菜被定为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同时明确: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净菜类食品、主食类食品、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均不属于预制菜。
“这是将定义及范围收窄。此前根据团体标准,预制菜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类。《通知》将即食和即配食品排除在外。”邹建接着说,这意味着原来位于“头”“尾”的预制菜企业,按照新规不属于预制菜企业。这些企业若看好预制菜前景,通过技术改造、转型升级,还可以重新回到预制菜这个赛道。
尽管预制菜产业前景看好,但近年来也面临范围泛化、标准不一、群众忧虑其添加防腐剂等问题,部分不良商家打着预制菜的旗号扰乱市场,监管面临挑战。明晰定义和范围,目的是防范“预制菜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带来的问题,消除消费者的疑虑。
新规增强了政策靶向性,企业发展目标更明确,消费者更明白啥是预制菜。科研方向会进一步围绕传统菜肴产品工业化展开,带动智能化设备研发、装备升级、数字化体系建设,统一产业数字身份代码,形成可追溯产品体系,让生产者“正身”,满足消费者“正品”需求,为品牌企业“正名”。
门槛抬高 管控加强
预制菜检验检测检疫力度将加大;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产品进入市场必须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现代食品产业联盟理事长陈振杰认为:抬高行业门槛,从长期来看,必将激发行业新质生产力。不掌握更先进的食品防腐保鲜技术的预制菜生产商,一部分会寻求技术上的转型升级,一部分则直接被市场淘汰,想要加入预制菜赛道,必须掌握相应的技术能力。
“《通知》对预制菜产业技术提升和企业管理水平提升,都提出更高要求。在产业重构过程中,技术水平高、生产规范、管理严格的企业优势更加突出,利于头部企业崛起,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会赢得更多市场主动。”陈振杰说。
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遵循许可审查规范总体要求,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都应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不将其纳入预制菜范围,既考虑到了行业现实,也提高了行业门槛。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产品要进入市场,必须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意味着管控加强。
陈振杰强调,监管部门肯定会加强预制菜检验、检测、检疫力度,建立从原料到产品的质量控制与监控体系,实现全程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应急与溯源;加强市场整治,围绕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做好日常检查和监督,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和违法生产等行为,依法查处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单位,以促进产业发展。
回应关切 明白消费
食品安全是底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须明示
调查发现,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担忧主要在于是否含有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问题上。对此,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食品工程系主任王远辉解释,《通知》明确不添加防腐剂,加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控,严把原料质量关,依法查验食用农产品原料的承诺达标合格证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就是回应消费者的关切。
王远辉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普通食品可按照相关标准要求,使用防腐、保鲜、抗氧化等添加剂。规定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代表着预制菜虽是普通食品,但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更高更严。现有的食品工艺,足以为其安全保驾护航,如速冻和全程冷链,包装技术的升级迭代等,保鲜秘籍是杀菌、冷藏或冷冻而非防腐剂。食材经过高温烹饪后,通过快速冷冻能够抑制微生物繁殖。只要后续运输、存储等环节符合冷链标准要求,无需防腐剂也能保鲜。
“此外,消费者担心无端吃到预制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权利。《通知》明确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王远辉接着说。
消除消费者的顾虑,要保证菜品质量安全,也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一些预制菜被大众质疑,部分原因就是商家不作说明,将其当作现制菜来卖,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餐饮环节提前明示,让消费者充分知情、自主选择,其在消费者中的形象自然改观。
政策利好 机遇在前
河南省发展预制菜产业优势多、潜力大
新规提出,要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国家标准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执法依据,为经营者划定合规生产经营红线,为消费者依法维权提供有力保障。预制菜的国家标准经过调研已经多次征求意见,已送审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预计在半年后正式出台。
《通知》鼓励预制菜企业联合科研单位开展精准保鲜、品质调控、创新非热加工、提高营养、提升产品品质和口味复原度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支持地方推进预制菜产业集聚区建设,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提高集约化规模化效应。建设产业集聚区,有利于预制菜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集群优势及品牌和产业价值。
陈振杰认为,河南省发展预制菜产业,产业基础和条件较好。目前全省各地都在积极谋划预制菜产业,较成熟的有原阳预制菜产业基地、鹿邑澄明食品产业园、信阳预制菜产业园区等。河南省发展预制菜有五大优势:巨大的消费市场优势,开拓市场非常便利的交通及区位优势,持续发展的产业创新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食品专业人才优势,丰富优质的食材资源优势。
“河南省地处中部,交通发达,物流成本低且时效性强。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花生、食用菌产量全国第一,蔬菜、中药材产量分别列全国第二、第三,肉、蛋、奶产量常年位列全国第一梯队,具备食品工业完整产业链,可满足多种预制菜品类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可覆盖国内许多城市地区,保证高效流通。人口多且城市群发展迅速,有巨大市场容量及潜在消费力。”陈振杰解释。
邹建说,预制菜行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将来三产融合发展更明确。冷链食品产业是河南省传统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从农产品种养端,到生产加工端,涉冷设施设备制造端、仓储物流端,最后到消费者端的全链条。未来河南省预制菜企业在成本、品质等全流程控制上都将更有优势,新规出台将会为河南预制菜行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韩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