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湘乡市金薮乡辅正村,种粮大户李俊德和上门查看农情的副乡长童虎军仔细端详正在抽薹的油菜后,都面露喜色。“今年我种的500多亩油菜长势不错,等收了油菜马上种优质稻,品种我都选好了。”李俊德踌躇满志地说。
记者近日走访湖南省水稻、油菜生产大县湘乡市、湘潭县,看到农村一派“冬闲人忙”景象。很多像李俊德一样的“新农人”一边冬种,一边维修保养或添置农机、修水利、建高标准农田,大有兔年放手大干的架势。
李俊德(左一)和金薮乡副乡长童虎军(右一)一起仔细端详、研究油菜长势。新华社记者苏晓洲 摄
李俊德和湘乡市泉塘镇种粮大户舒纲举等人,都是家中住房不大、“机房”很大。“机房”里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无人机等一应俱全。舒纲举等人告诉记者,现代化农业机械是种粮大户的“命根子”,大家都在潜心钻研农机驾驶和维修技术,反复磨炼农用无人机航线规划、避障和飞行作业技术,现在的种田能手几乎都是装备运用高手。
“过去春耕靠水牛、黄牛,如今地面农事靠‘铁牛’,喷施叶面肥和农药用‘飞牛’(无人机),农业机械化大幅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家庭农场’种几百亩地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童虎军说,“很多种粮大户赚了钱就添置农机,除了自用,还承包经营机播、机收、无人机植保、工厂化育秧、粮食烘干、秸秆回收加工等社会化服务,投入产出正在形成良性循环。”
湘乡市泉塘镇种粮大户舒纲举介绍新购置的农机。新华社记者谢奔 摄
湘乡市金石镇人大主席彭定根深有感慨地对记者说,近几年湖南先后遭遇低温阴雨、夏秋连旱等情况,加上受农资价格上涨、疫情等因素影响,粮油生产经营一度遇到困难。但依托国家稳定粮油价格、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好政策,依靠农业生产新技术、合作经营新模式和发展社会化服务,粮油生产经济效益逐年好转。如今“新农人”们发展生产的劲头越来越大,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新型粮油生产经营主体正持续涌现。
在湘潭县分水乡分水村热火朝天的冬修水利现场,村党总支书记左新军告诉记者,村里山地多、耕地分散、劳动力短缺,种粮成本高、收益低。近两年,村里在湘潭市、县农业部门指导下,推行“统一农机和技术服务、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回收利用秸秆,农户分散经营管理受益”合作经营模式,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
1月14日,在湖南省湘乡市梅桥镇种粮大户陈存新负责建设的一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工人驾驶挖掘机平整土地。新华社记者 谢奔 摄
左新军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三统一分”后农户育秧、农资采购、农机租赁等负担大为减轻,加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秸秆回收等收益,每亩能降低种植成本近500元。“生产少花冤枉钱,农民多挣辛苦钱,我们分水村种田的信心越来越足,今年跟企业一口气签了1200亩的种粮订单。”
“师傅,这边的地还没整平,要加快进度!”在湘乡市梅桥镇,种粮大户陈存新站在一处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边大声呼喊。记者看到,这片100多亩的田地上,旋耕机、挖掘机等设备正在穿梭往返,平整田地、填沟平垄,把“小田变大田”,随后还将重建水利设施,并配套修筑机耕道。
在湘乡市泉塘镇双江村,工人在修建高标准农田的机耕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泽国 摄
“去年湘乡市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给出‘1:1’配套资金支持,这让我下定决心投资。”陈存新对记者介绍他开春后的盘算,“除了种好合作社田地,我们还要横向拓展建设秸秆回收中心、集中育秧中心,向下延伸搞大米精深加工提高粮食生产附加值……只要用心经营,‘兔年’种粮肯定有好收成!”(苏晓洲 谢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