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过,药香弥漫。春节前夕,48岁的中药材种植户尹想成又成功卖了一批党参,赚了4万多元,再一次让他幸福感“爆棚”。这一年,辛辛苦苦没白忙活,他和家人又能过个好年了。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素有“千年药乡”和“西北药都”之称。尹想成就住在陇西县福星镇裴家湾村。从他记事起,父辈就以种植党参、黄芪等中药材为生。
一株株飘着浓浓药草香、入口有点发甜的党参就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春节前,是当地中药材销售旺季,在这个当口能将党参卖个好价钱,也是他们最大的盼望。
尹想成在晾晒党参。(新华社记者郭刚 摄)
盼望变现实,距离不再遥远。作为资深的党参种植户,尹想成从小跟着父辈耳濡目染,从党参育苗、栽种到收割、销售,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多年以来,他也从中深切感受到了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巨变。
尹想成回忆,过去,父辈完全靠人工采挖党参。每逢采挖季,父母就会带着他在凌晨3点出发,头戴矿灯,随身携带馍馍等干粮,在地里一挖就是一整天,直到天黑才回去。回到家,腰酸背疼,吃上一粒止疼片才能缓解疼痛。次日,他们还得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采挖。当时,一亩党参需要三四天才可以挖完。
岁月如歌,悄然更迭。几年前,尹想成购买了一台挖药机,不仅能满足自家20多亩中药材的采挖需求,而且还能帮助乡邻们采挖中药材。“借助挖药机等机械化设备,最多半个小时就能采完一亩党参。”尹想成说,和前些年全靠人工采挖相比,现在当药农确实轻松和方便多了。
身体力行不再累,心也不再慌,成为当下尹想成的另一个明显感受。
党参等中药材种植产业受自然灾害、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较大。2014年,当地大旱,尹想成种植的党参产量减少。幸运的是,在政府引导和补贴下,他于前一年为近十亩党参购买了农业保险。每亩党参获得了700多元的理赔款,弥补了他部分经济损失。
吃一堑长一智。有了这次经验,给中药材上保险就成了尹想成每年抵御风险的必备措施。
政府补贴、技术指导、信息畅通等措施也让尹想成做大做强党参种植有了更多底气和信心。
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免费复合肥、有机肥减轻了中药材种植成本;生物防虫技术的培训、绿色标准化的种植模式提高了中药材品质;价格信息的及时公布解决了被药商压价的难题。
“土味”中药材,种出了“甜日子”。
最近一段时间,一公斤党参干货价格达到60多元。但尹想成准备将家里剩下的1000公斤党参干货储存起来,等春节过后价格更高时再出手。
“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有盼头。” 尹想成心怀期许,“今年,我计划再以旧换新,置换一台性能更好的挖药机,再采购品质更好的中药材苗子,从源头上提高中药材质量。”
尹想成在检修挖药机。(新华社记者郭刚 摄)
陇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占军表示,从土里“刨食”到地里“刨金”,像尹想成一样,陇西6万多户中药材种植户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种植产业持续增收,收获财富,迎来小康。2022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种植环节产值达到18亿元以上。产业兴,农民富。中药材种植产业已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首位产业。(张文静 郭刚 王植樱)